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221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几个音乐家们的小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20 10:4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有一天肖邦去拜访作家兼妇女运动家乔治.桑,在客厅看到阤的爱犬在戏耍作乐,追咬自己尾巴。肖邦为之大笑,随即沉默静思,然后走到钢琴前坐下,奏出了一道圆舞曲。曲子充满了怀远念旧的情绪,既轻松又灵快,仿佛是小狗在欢跃。一只小狗的顽皮诱发肖邦弹出了一首不朽名曲《降D调圆舞曲》。


  2、1707年,享德尔在不被人知的情况下游历威尼斯。到达后不久,他应私人朋友之邀参加一个蒙面舞会。但享德尔不擅跳舞,便坐下弹钢琴。正值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斯卡拉蒂也在场,当时两人并不相识,但他听过享德尔非凡的演奏。此时,他忽然听到美妙的琴声传来,斯卡拉蒂一下子惊呆了,他指着戴着假面具坐在钢琴旁的人大声喊叫:“啊,魔鬼!魔鬼!那个弹琴的如果不是魔鬼,便一定是享德尔!”

      斯卡拉蒂说完就冲过去掀掉弹琴人的面罩。果然,那人真是享德尔。从此两人成了极好的朋友。


  3、斯蒂芬•福斯特是19世纪美国的一位自学成才、具有国际声誉的歌曲作家。他从小喜爱音乐,1826年生于匹兹堡,1864年于纽约逝世。福斯特的歌曲优美抒情,朴素真挚,在艺术上有着一定的成就。其中如《哦,苏姗娜》、《家园故老》、《老黑奴》等,不但在美国家喻户晓,而且在我国也广为流传。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观的艺术财富,可是当他离开人世时,他的全部经济遗产只有皮夹子里的3角8分钱。


  4、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文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是《蓝色狂想曲》,它的诞生是富于戏剧性的。当时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指挥请他写一部“庄重的作品”,但格什文承认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始终不从命。指挥先生无奈之中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报纸上抢先刊登了一则广告,说三周后在音乐厅上演格什文的交响乐新作。格什文看了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埋头苦干了两个星期才完成任务。谁知首场演出竟大获成功,并以此奠定了他音乐家的地位。


  5、德国钢琴家、指挥家封•彪罗(1830—1894)生性孤僻,不好交友,尤其对不速之客随便上门打扰极为讨厌。为了能专心工作,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房门上经常挂着免见牌,上面写着:“午饭前恕不会客,午饭后我不在家。”


  6、肖邦初到巴黎,经济十分困难。当时巴黎还不知道肖邦,而誉满全城的是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
  一个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大厅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灯火全熄, 让听众在黑暗中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家的演奏。这天的钢琴,演奏得那样深沉淳郁,没有一丝一毫追求表面效果的东西,使听众如醉如痴,认为李斯特的演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演奏结束,灯火重明,在听众的狂呼喝彩声中,立在钢琴旁答谢的,却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原来是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地把肖邦换了上来。他用这样的方式,把肖邦介绍给了巴黎听众,使肖邦一鸣惊 人,被誉为“钢琴家中的第一人。”
  一位女钢琴家来到欧洲一座城市演出。海报上写着“李斯特的女学生。”李斯特早已名震欧洲,即是他的学生,造诣一定很深。于是人们纷纷慕名而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她并不是李斯特的学生,甚至连李斯特的面也没见过。她所以冒名顶替,只是为了招徕听众。谁知就在她举行演秦会期间,李斯特也来到这座城市,而且就在她住的旅馆里下榻。当她知道后,惶恐不安,连忙找到李斯特,痛哭流涕地请求宽恕。李斯特一点也没有责备她,而是和颜悦色地对她说:“请你把演奏会上所弹的曲子弹一支让我听听吧!”李斯特当即指出她的不足,并为她示范,然后对她说:“现在我已经教过你弹钢琴了,从此以后,你完全可以称为“李斯特的女学生”了。你开演奏会的时候,我还可以为你演奏一曲。如果节目单还没有印出来的话,请再添印一行:李斯特将亲临演奏。”


  7、想象中的排练
  托斯卡尼尼在阅读和研究总谱时,脑子里总是有-个活生生的乐队,这个想象中的乐队在他的指挥下演奏他正在研究的作品。有时候,当乐谱上出现了复杂的、难以演奏的段落时,他头脑中的乐队也要出错。
  有一次,托斯卡尼尼同乐队一起到各地旅行演出。在火车上,他正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研究一本袖珍总谱,突然,人们听到他高喊:“不!这样不行!”原来,在他想象的排练中,第一圆号手没能按他的要求正确演奏,于是,他禁不住喊了出来:“不像是我指挥的。”
  有一次,托斯卡尼尼指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交响乐团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录成了唱片。在唱片公司决定正式出版发行这张唱片之前,他要求再将录音听一遍。电唱机上的唱片平稳地转动着,托斯卡尼尼一声不响、全神贯注地听着自己指挥的音乐。突然,他脸上开始出现了不满意的表情,随着音乐的进行,他的不满意逐渐加剧。终于,他的眼睛里射出了愤怒的目光,快步走到电唱机前,一把抓起唱片,把它摔得粉碎,嘴里说了一句“不像是我指挥的”,转身离开了。
  在场的唱片公司的负责人对着他的背影吐了吐舌头。


  8、“三只手”
  大作曲家莫扎特还是海顿的学生时,曾和老师打过一次赌。
  莫扎特说,他能写出一段曲子,老师准弹不了。见到老师疑惑不解的样子,莫扎特竟真的操笔伏案疾书起来,很快便将一段曲谱交给了老师。海顿未及细看便满不在意地坐在钢琴前弹奏起来,仅一会儿的工夫,海顿就弹不下去了,于是他惊呼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我两手分别弹响钢琴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位置呢?”
  接下来海顿以他那精湛的技巧又试弹了几次,还是不成,最后无可奈何地说:“真是活见鬼了,看样子任何人也弹奏不了这样的曲子了。”
  只见莫扎特接过乐谱,微笑着坐在琴椅上,胸有成竹地弹奏起来,海顿也屏住呼吸留神观看他的学生究竟会怎样去弹奏那个需要“第三只手”才能弹出来的音符。
  令老师大为惊喜的是,当遇到那个特别的音符时,莫扎特不慌不忙地向前弯下身子,用鼻子点弹而就。海顿禁不住对自己的高徒赞叹不已。
  莫扎特的这一逸闻饶有兴趣。尽管在公开演奏场合他从未表演过用鼻子去弹钢琴,但这种打赌所表现出来的变通思维,在他的不朽作品中处处闪光。“世界上没有不能弹奏的曲子。”这应当是创新学推崇的一条座右铭。
  据一些资料记载,莫扎特的身高仅1.5米。但这可能是恶意中伤。据其他资料显示,他身高在1.62米到1.64米之间。莫扎特的确不高,但也略低于当时的平均身高。他常出没于王公贵族和富裕市民的社交圈,这些人通常因为生活条件好而身材高挑。因此,莫扎特在他们中显得特别矮小。
  “世界首富”莫扎特
  莫扎特在创作高峰时期的年收入折合成人民币的话,高达240万元。就是在莫扎特最贫穷的1791年,也就是他创作《安魂曲》的那一年收入,折合成人民币也差不多有30万元。
  进入音乐创作鼎盛期后,莫扎特开始在维也纳过起隐居生活,但身为18世纪的雅皮士,他的生活奢侈而现实。莫扎特把作曲得来的收入几乎全部用来购买豪华公寓、精美的食物和漂亮的服装,家中仆人成群,外出则乘坐马车。
  今日的西方和东方,全世界各舞台、影剧院、电台、电视台都争相演出或转播莫扎特的作品和缅怀莫扎特的节目,如果按照这些演出费或转播费付给莫扎特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将整个奥地利买下,当然这包括全部建筑。还有人曾做过计算,今天世界上仅莫扎特一个《弦乐小夜曲》K525CD的销量,就足以养活莫扎特一家按上流社会的标准活上两辈子还绰绰有余。
  在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之际,整个欧洲、美国、日本都紧急行动起来了。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旅游机构预计2006年,萨尔斯堡当地的旅游业和制造业收入将可能达到5000万欧元,在同样的领域维也纳可能也将有差不多的钱财入账。2006年仅莫扎特就给奥地利创造价值几个亿的欧元,世界范围就是十几亿甚至几十亿欧元了。如果从莫扎特逝世到今天,莫扎特给人类创造出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将是无法计算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0:54:26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蓝色狂想曲
3
发表于 2014-8-20 16:03:5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4
发表于 2014-8-26 14:56:43 | 只看该作者
小故事都很有意思
5
发表于 2014-8-26 14:57:19 | 只看该作者
这些小故事很能引起兴趣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