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223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2 09:5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致波士顿音乐学院新生家长的欢迎辞

我至今还记得,当我宣布自己决定报考音乐学院时母亲的反应:“这简直是浪费你大学考试的成绩!”我不得不承认,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于音乐的价值及功能,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概念。虽然他们都是音乐爱好者,与古典音乐须臾不可分离,但对音乐的作用,他们缺乏真正的了解。

就这个问题,我想多说一点。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有关音乐的内容往往被归到报纸的“艺术/娱乐”版面上,而你们的孩子将要从事的严肃音乐,非但和“娱乐”毫无瓜葛,甚至和娱乐有些背道而驰。为此,请允许我谈谈音乐,以及音乐发挥作用的方式。

法国作曲家奥利维埃·梅西安(OlivierMessiaen1940年所作的《时间终结四重奏》(Quartetfor the End of Time称音乐史上意义最为深远的作品之一。法国加入反纳粹战争那年,梅西安31岁。19406月,他不幸被德军俘虏,关押在战俘集中营里。幸运的是,在那儿他不仅遇到一位富有同情心的看守,得到了纸和创作的处所,并结识了几位音乐同行,其中包括一位大提琴手、一位小提琴手和一位单簧管演奏者。梅西安在脑海里将他们组成了一个乐队,并为这个“乐队”创作了一首四重奏。19411月,这首曲子首次公演,而第一批观众就是集中营的战俘和看守。如今,这首极负盛名的乐曲已经成为很多艺术团体的保留曲目。

基于我们对纳粹集中营生活状况的了解,各位也许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在那样的环境中,还有人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创作、演奏音乐?他们每天能找到食物和水,能够免遭毒打、不挨冻、不受折磨就谢天谢地了,为何还要为音乐劳神呢?但事实证明,集中营里不仅有音乐,还有诗歌和视觉艺术;狂热的人不止梅西安一个,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和他一样,进行着艺术创作。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一个人们只关注生存和最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唯一的结论只能是:艺术对于生命来说同样是一种本质上的必需。在集中营里,“犯人们”没有金钱,没有希望,没有商业,没有娱乐,甚至得不到基本的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应该放弃艺术。艺术是生存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人类关于自我价值难以抑制的表达,是人类精神的构成要素之一。正是通过艺术这种方式,人们传达着这样的信息:“我活着,我的生命富有意义”。

20019月,我还住在曼哈顿。就在12日上午,我对自己从事的艺术及它与世界的联系有了全新的认识。早上10点,我像往常一样坐在钢琴前开始练习——作为一种习惯,这早已成为一件不用思考的事情。我掀开琴盖,打开乐谱,将手放上琴键,而后又拿了回来。我坐在那里,任由各种想法在脑海里起伏:这样做合适吗?此时此地弹奏钢琴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这个城市前一天刚发生过一场悲剧,此刻弹奏是否有些愚蠢、荒谬、突兀,甚至毫无意义?我为什么坐在这儿?音乐家这时应当如何自处?现在谁还需要一个弹钢琴的人呢……我突然感到无比迷茫。

接下来,我和所有纽约人一样,度过了无比漫长的一周。那天我没有弹奏钢琴,甚至怀疑过自己会不会再也不想弹了。于是,我开始关注大家是怎样捱过那段日子的。我发现,至少在我们这个街区,没有人打篮球、玩填字游戏,或者靠打牌来消磨时光。我们不看电视,不购物,更不会去逛商场。在纽约,我所看到的第一项有组织的活动是人们的歌唱。911日晚上,市民们在各消防站周围高歌《我们一定会胜利》(We Shall Overcome),很多人还唱起了《美丽的亚美利加》(America the Beautiful)。也就在那个星期,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在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演奏了勃拉姆斯(Brahms)的《安魂曲》(Requiem),在我的记忆中,这是当时举办的首次公众性的悼念活动。人们通过音乐会的方式,率先对那一历史事件作出了共同的回应,有组织地表达了他们的哀思。也正是从那一刻起,人们意识到生活仍将继续——美国军队保护着我们的领空,而心灵的痊愈却是要由艺术来引导——而在那天晚上,则是音乐。

通过这两次经历,我开始明白:音乐并不像报纸上司空见惯的那样,属于“艺术与娱乐”版面。它不是奢侈品,不是我们在经济有所结余时才去消费的东西;它更不是玩物、不是娱乐、也不是消遣。音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它可以让我们通过艺术的形式意识到生命的存在。语言苍白之时,它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复杂的情感;思维穷尽之时,它可带领我们的心灵走向豁然开朗的顿悟。

我这里有一个例子。来自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那场音乐会。虽然我参演的音乐会已有近千场了——我曾在相当重要的场合弹奏:在卡内基音乐厅(
Carnegie Hall
),在巴黎……我曾在圣彼得堡受到评论家的好评,我还为非常重要的人物——如权威报纸的音乐评论家和外国元首演奏过。然而,这场被我认为是一生中最有意义的音乐会,却是在中西部地区为一个小镇疗养院举行的。


那次的演奏由我和一位弹奏小提琴的密友合作进行。像往常一样,我们以阿伦·科普兰(Aaron Copland)的《奏鸣曲》(Sonata)作为开始。这支乐曲创作于二战期间,是为了纪念科普兰的一位好友、一名在战争中被敌人击落的年轻飞行员而作。按照惯例,我们通常会先向听众介绍介绍即将上演的曲目,而不是分发节目单。但那次,由于是以这个曲子开场,我们决定先不做介绍而直接演奏,待结束后再作补充。

在演奏过程中,前排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流突然无声地哭了起来。这位老人带有明显的军人特征。虽然已年逾古稀,但那齐整的寸头、方正的下巴和整体的举止无不显示他曾经历过相当长的军旅生涯。看到有人因为这首曲子的某一乐章而潸然泪下,我稍感诧异。但由于在音乐会上看到有人哭泣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了,我们还是继续演完了那首乐曲。

演奏第二支乐目之前,我们决定先就两支曲子进行介绍。我们介绍了《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介绍了它是为了纪念一位失事的飞行员。这时,坐在前排的老人再也受不了了,黯然地离开了音乐厅。我以为不会再见到他了,但稍后他出现在后台,泪流满面地向我们解释了离场的原因。

他说:“二战期间,我曾是一个飞行员。在一次空战中,我们编队中有架飞机被击中了。我看到我的战友跳出飞机,打开了降落伞。但就在这时,一直追击我们的日本战斗机又飞了回来,朝降落伞的绳索疯狂扫射。我眼睁睁地看着他失去了降落伞,掉进大海。我知道,他再也不会回来。在这之后的日子里,我从没有想过这件事情,但当你们演奏第一支曲子时,这段回忆突然历历在目地浮现眼前。我实在搞不明白,这一切为什么会在此时此刻发生。当你们介绍说,这支曲子是为了纪念一名牺牲的飞行员而作时,我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音乐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甚至能发现我内心的情感、唤起我尘封的回忆?”

请记住古希腊人所说的吧:音乐与人类内心世界的无形联系息息相关。那场在疗养院举办的音乐会堪称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工作:对我而言,为那位老兵演奏,将他与阿伦·科普兰联系起来,将他们关于逝去战友的记忆联系起来,帮他怀念和哀悼自己的朋友,正是我的工作,也正是音乐的意义之所在。

几天后,我将向入学的新生致欢迎辞。为此,我准备了如下内容。我要让在座各位的孩子们明白,他们将担负怎样的责任:

“如果这是一所医学院,你们必须非常认真地练习切除阑尾,因为也许某天凌晨两点,会有一位急症病人被送进你的急救室。你有责任挽救他的生命。然而,同学们,如果某天晚上八点,有人带着困惑的头脑、疲惫的灵魂和不堪重负的心灵步入音乐厅,他能否如释重负地走出去,就要看你的技艺了。

你们来这里不是为了成为娱乐大众的人,也无需推销自己。实际上,你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推销;音乐家的职责绝不是像售卖二手车那样销售任何产品。音乐家不是娱乐大众的人,他们的职责更接近于医护人员、消防员,或者救援者。你们来这里,是为了成为人类灵魂的就职者和缓解精神压力的按摩师,你们要学会深入人们的内心,关注那里的健康与和谐,确保人们保持平和的心境,幸福安康地生活。

女士们先生们,坦率地说,我不只希望你们精通音乐,还希望看到你们能够去拯救地球,让美好、和谐、安宁的光芒普照大地,让战争不复存在,让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公正平等地生活。我不期望这种美好的前景能由政府、军队或公司实现,也不再期待它来自宗教——事实证明,宗教带来的不止是和平,还有等量的战争。假如人类有朝一日能够永获和平,所有无形的内在情感能以完美的方式凝聚在一起,我希望这项工作是由艺术家来完成,因为这正是我们的使命。正如在纳粹集中营中,在“9·11”的那个夜晚,只有艺术家才能拯救人类内在的生命,抚慰我们的心灵。



卡尔·伯纳克
波士顿音乐学院音乐系主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09:57:01 | 只看该作者
只有艺术家才能拯救人类内在的生命,抚慰我们的心灵。
3
发表于 2014-9-2 10:13:43 | 只看该作者
艺术无国界最美的东西
4
发表于 2014-9-2 10:25:02 | 只看该作者
说的非常好,学习了,支持加油
5
发表于 2014-9-2 10:44:02 | 只看该作者
音乐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6
发表于 2014-9-3 15:58:1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7
发表于 2014-9-3 16:20:13 | 只看该作者
很深刻啊,受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