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343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的音乐教育是怎样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3 10:0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同国内的孩子相比,德国的孩子要轻松得多,快乐得多,这跟民族传统和历史背景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德国他们比较注重顺其自然,100个孩子中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就很满足了。这样家长很轻松,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可以说甚至有些是很懒惰的。


而国内的孩子就完全不同了,中国的孩子都很聪明,也很勤奋,家长也很配合老师,很重视孩子的一举一动,自古到今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一直潜意识地存在着,而不管孩子的兴趣怎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样家长和孩子的压力都很大。所以让孩子学钢琴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让他们觉得钢琴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样孩子坐在琴边就不会眼困,不会烦躁,就不会只盯着时钟而是真正地乐在其中了。可以说,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发掘孩子的创造力、发挥想象力,是德国钢琴启蒙教育最显著突出的特点之一。

如何培养兴趣,这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为,需要较长时间并且要有耐心,有办法及各方面的配合才能成功。首先,德国的父母的心态是不会强迫孩子一下子就要学会弹这个弹那个,孩子的练琴时间也不会太长,大概有30分钟就够了,而且还分几次完成。因为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只能维持在20分钟左右,就算他再有兴趣,时间过长也就慢慢变成没有兴趣,只是在应付,这样效果不大,浪费时间。作为老师在授课时用词很简单,生活化,很生动,甚至会手脚并用。比如在讲舞曲时,孩子在弹,老师可以在一旁跳,或干脆和孩子一起先跳一段,让孩子体会一下舞蹈的动作及它的节奏感,然后再在琴上弹,这样孩子会觉得原来弹琴是如此的简单好玩,这时他们的兴趣就会增加一分。



德国的教学中自愿学的较多,强迫学则几乎没有,他们对于一个初学者不会要求弹音阶、哈农、练习曲,但他们会从教材中让孩子明白音阶的组成,和声的概念,甚至要求孩子尝试着去即兴编配,自己寻找左手的和声,在上课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这些训练,或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玩即兴伴奏,而那些曲子都是孩子喜爱并且又听过的,这样的钢琴课孩子很喜欢上,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因为教材用得好,而上课时老师可以和学生聊天、讲音乐家的故事,一起玩音乐游戏,最后只改下一些错音,这一堂就这样上完了,不会强迫学生做基本练习、抬手指等这一类无聊又无趣的东西,那学生自然就会感兴趣了。



在德国教学法中还有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当学生弹错时老师不可以直接地说出来,要用尽一切词汇、一切办法让学生自己知道他弹错了。这样的方法有两个好处:一是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脑子、自己的耳朵独立地辨别错与对,培养他们自己独立练琴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有自卑的感觉。如果学生一弹错,老师马上就搬出一副像法官在判一个罪犯死刑一样的嘴脸来说:"你错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跑光了,自信也没了,开始自卑起来,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哪还会对学音乐有兴趣呢?


德国的启蒙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于年龄小刚学钢琴的孩子也一样要求他们尽快地学会各种音乐理论,他们的钢琴课其实不是在学弹钢琴,而是通过钢琴这一个乐器来学音乐,钢琴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所以有很多入门的学生琴不一定弹得好,但音乐知识却比较丰富。在课上老师给学生的是以不同形式,比如讲故事、做游戏、提问题等等,使他们获得又有趣又有用的音乐知识,而真正坐在琴上弹的时间可能只是几分钟。


当然,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高了,不仅会弹,更重要的是要求老师的知识要全面,要懂和声、乐理、即兴、儿童心理学等以及如何组织好一堂课的能力。所以德国把演奏专业和教育专业分得很清楚,在教育专业中学位越高,教学对象的年龄就越小,因为对越小的孩子老师的水平就要越高,知识就要更丰富。我认为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心态要一致,不是强迫性地学习,而一切要从兴趣出发,通过授课的形式,用词、教材等几方面来激发出孩子的兴趣。


德国钢琴启蒙教育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放松。谈到放松,我相信这一点中国与德国是相同的,在中国我们的老师也非常强调放松的问题,因为放松会直接影响到用力,用力又会影响到声音,音乐其实就是声音的艺术。我在德国听过很多德国小孩子演奏,他们并不一定弹得很优秀,程度不一定很深,你可以挑出很多毛病,在技术性、音乐性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声音与风格却都显得比较舒服、自然,不会有太大的方向性问题。而中国的学生恰恰在这两方面都是欠缺的,甚至存在着方向性问题,而且并不重视它,只顾着练技术、练完整,没有将学音乐作为目的。我本人认为声音与风格应该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一切学习音乐的手段都应先从声音与风格上入手才能不走弯路,才能正确地、简单自然地达到学习音乐的目的。


在德国,学生是不必强调抬手指的,这样学生更容易感到放松。中国的学生却要抬手指,甚至把手指呆在空中准备,增加了紧张度,就更加难放松了。德国的学生不用在抬手指、手指站立等问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所以他们有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其它知识,同时抬手指等这些技巧问题是很枯燥的,很花时间的,这会减少孩子学琴的兴趣。


在德国的父母脑中并不是一定要孩子成为音乐家,只是想让孩子多一点爱好,多一点修养而已。中国的父母却是相反的。我本人并不喜欢德国的这种学习态度,兴趣固然要有,但玩的成份过重就显得没有责任心,也不容易树立恒心。所以在德国有很多孩子学习各类课程,但没有一门能学得好,学习时间长。反之,中国的学习态度却又太专、又太呆板,可能到最后孩子只会一门,别的却什么都不会,不能全面发展。往往在音乐的领域里并不是人人都能成才、成家的。精的这一门不能成家,别的又不会,那他们将来能做什么呢?我希望我们的父母要认真考虑这一问题。


我认为对于孩子最为讨厌的技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完全像德国那样采取玩的方式也是不行的。学一门学问一开始就要规范。不管将来搞不搞这一行,一开始学就要从最正确最自然的入手,不能随便、马虎,学错了再重来,只能是浪费时间。就像我比喻的,学基本功就像打地基一样,地基打得好,过几年后再盖房子也可以;地基打不好,马上盖好房子将来也会倒塌的。对业余学生,甚至肯定将来是不搞这一行的学生,我也会用最专业的要求来要求他,希望他通过对音乐规范和专业的学习来影响他其它专业的学习,将来若成为别的方面的专家,说不定其中会有音乐学习经历的功劳呢!


在强迫孩子练习哈农、音阶、练习曲等基本功时,不要忘记同时也要给孩子弹一些富有音乐性、旋律性、好听的曲子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来消解一下他们对技巧训练的抵触,甚至还可以作为诱饵,如果他们没练好基本功,那老师可以少布置一些他们爱弹的曲子,如果这周练得不错,那就可以多布置些,让孩子们感到只有当基本功练好才能去弹那些好听的曲子。


其实办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将枯燥的基本功让孩子感到一点都不枯燥;一个差劲的教师却可以将一首美妙的曲子处理得一点味道也没有,像在弹手指练习一样。总之,老师应设法用最自然最生活化的方法去教导孩子,让孩子感到平常生活怎么样,弹琴就怎么样。在这里,我想引用安图尔·鲁宾斯坦的话:"艺术必须是素朴的,否则便不成其为艺术。为什么莫扎特写出来的音乐都那么素朴?要达到这一点是要经过艰苦工作的,然而又决不能叫人感觉到那种艰苦?所以为什么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那么的难弹,因为人们想得太多、太复杂了,返朴归真才是对音乐的忠诚。我们要让孩子从小、从一开始学琴就领会这一真理。一切都要素朴自然,声音要如此,动作要如此,演奏方法要如此,音乐更要如此!德国教学法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也是德国启蒙教育中的第三个特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以上所谈的德国钢琴启蒙教育的三个特点,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我,一环扣一环,从中体现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我认为在德国启蒙教育中有很多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我在这里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几个重要方面,我希望我们能把德国教育好的一面与中国教育好的一面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而又能使兴趣与规范并存的新的教学模式,为我国音乐的普及教育和素质教育创造出一块新天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16:25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兴趣最重要
3
发表于 2014-9-3 11:04:44 | 只看该作者
对待国外的音乐教育应该取长补短
4
发表于 2014-9-17 19:08:01 | 只看该作者
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