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29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分心术 驱散疲劳的运动良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23 09:5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potify日前宣布,将要提供能够自动配合跑步者速度的歌单,也标志着人类在“理解音乐与身体活动的关系”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认知科学研究者自1910年代就有志于此,Spotify及其它串流服务商则为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量数据,让研究者更能知道人们在从事不同的日常活动时,会倾向聆听哪些音乐。

     神经科学家 Jessica Grahn解释,人类对音乐的反应起于大脑中的听觉皮层,它对脑中控制动作的部份,包括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小脑(cerebellum),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和前运动区(ventral premotor cortex)输送电子信号。有规则的旋律与节奏的歌曲,特别是速度在120至140bpm之间的,对锻练身体的活动最有帮助,这些歌曲也常带有低音拍点。而与特定回忆相关的歌曲,也会是能够帮助人们增进运动持久力的良方。

      Grahn进一步说明:“音乐对人是否有吸引力(或说是音乐让人分神的能力),取决于听者对它是否能让听者产生『情感涉入』(emotional engagement)。如果听者脑中想着与音乐相关的回忆、注意力因之分散,则运动带来的疲惫与劳苦也能随之减轻。”

      计算机科学家Shahriar Nirjon则在研究中发现,歌曲的节奏会在人体上相应制造出特定的脉搏速度,聆听沉静音乐的人心跳较慢、也比较不焦虑;相对地,若让受试者听快节奏的歌曲,其心跳速度也会随之增加。

       辨识歌曲的拍子和旋律,并对其作出反应,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不论是否受过音乐训练者皆然。就演化的角度观之,有些理论认为这和拍手、歌唱、击鼓一样,是从采集与狩猎的文化而生,当人们参与这些活动时,大脑就不断将动作与韵律连结起来了。而且在还没有录音技术的年代,想要音乐就得要“自己制造”,人们比今日都有更多机会成为某种程度的“演奏者”,这样的能力十分实用。

       时至今日,这样的文化在某些情境中依然存在,其文字、动作与声音是不分家的,亚马逊的Suyá部落即是如此,他们用ngere这个字同时指称唱歌与跳舞。以往的研究指出,音乐与记忆也有密切关联,音乐唤起的某些回忆能分散运动者对痛苦的注意力,使他们运动的效果更好。音乐应用程序Songza的合作创始者Elias Roman提到,他将这个论点付诸实行:“怀旧回忆让我不感觉置身于运动场上是那么苦痛了。”

      在Songza背后支撑其运作的关键在于数百小时的研究、数百万美元的经费投入、数十名工作人员对千笔以上运作中的歌单进行追踪,自2008年上线以来,Songza结合算法与人们的资料,“调配”出最适合使用者听上一天的音乐内容,它们最后呈现在歌单上的酷炫标题则可能是“独立音乐混搭”(The Indie Crush Mixtape)或“法语加拿大摇滚”(Canada Rocks in French)。而这些资料对未来的研究也可能有所启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5-10-19 13:03:2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分享~谢谢
3
发表于 2016-2-17 10:10:33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是很神奇呀,音乐的作用无处不在,渗透人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