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4396|回复: 2

如何让孩子自己愿意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6 12: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让孩子自己愿意弹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音乐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也不甘落后,争先创新。我作为一名热爱音乐,热爱教育的普通钢琴教师,也积极投身于这股滚滚洪流之中,不断地思考中国的钢琴教育应该往哪里去。怀着这样的一腔热血,我参加了一个钢琴教师的创新成果交流会议。会议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钢琴教育专家,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气宇轩昂,慷慨陈词。
  专家A一上来就自信满满地抛出了他给教材中所有的曲子所制作的伴奏音乐,不仅好听,而且操作方便,简简单单的小曲一旦配上这些伴奏,立即变得好听极了。这样一来,小朋友一定会爱上钢琴。在座的老师无不点头称是。
  专家B不服气了,你这种算个“神马”?太小儿科了。配个伴奏就指望小朋友喜欢?才怪呢。要是这么容易就能让他们喜欢,那虎妈还有什么用武之地?我们解决了钢琴教学上百年都没有解决的大难题:练琴问题。以往的钢琴课最大的问题便是,每周一次课,其他时候在没有老师的监督与帮助的情况下如何自己练习。现在,我们研究出了陪练机!不仅能够替代老师来监督孩子练琴,还能把练习成果通过网络及时反馈给老师了。这样一来,不管孩子在家怎么练,都处于咱们的监视之下了。他们有兴趣也得有兴趣,没有兴趣也得有兴趣!
  专家C不慌不忙,呵呵笑道:您这是当老师呢还是当间谍呢?把学生当牢犯,成天盯着您不累学生还累呢。结果可想而知,不适得其反就不错了。我们把钢琴课整个做成了游戏!每首曲子就是一个关卡,小朋友可以在杀敌打怪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钢琴。随后三位专家各不服气,在会议桌上争执起来,参加会议的老师们也都忍不住交头接耳,各抒己见,整个会场渐渐喧闹起来。
  在一旁聆听的我也陷入深思:这三个专家的创新方案都是很有想法的,但为什么听着总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是不是遗漏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这三个方案其实都有一个预设的前提,那就是:孩子是不愿意弹钢琴的,或者至少没有喜欢玩游戏那么喜欢钢琴。正因为不愿意学,咱们才要想办法逼他们学,哄他们学,骗他们学。于是就有了以上三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方案。
  但如果孩子自己愿意弹呢?那么不仅以上的方法都不需要了,如果意愿足够强的话,就会像当年的铁人王进喜说的那句话一样:“有条件就要弹,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弹”。我们做任何事情的驱动力都有外在与内在之分,而内在驱动力总是占决定性地位。比如说吃饭这件事情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就是由于我们每天都会饿,而不是因为每天有山珍海味放在面前。换言之,就算有山珍海味放在面前,我如果不饿的话,还是无动于衷。但如果一旦饿了的话,别说山珍海味,粗茶淡饭也来之不拒,正所谓“饥不择食”。这也就是“内因与外因”的原则——内因总是强于外因的。正所谓,千金难买我愿意。
  通过把钢琴课包装得无比精致,甚至伪装得不像钢琴课,来吸引孩子学钢琴,这更像是一名投机商人所为,表面的精致正是想隐藏内在的不堪。如今,连高明些的商人都不这么干了,他们都会用各种广告以及“饥饿营销”来制造“需求”,也就是制造“内因”。只可惜此“内因”非彼“内因”,是凭空制造出来的虚假“内因”,为的是把一样你本来不需要的东西强加给你,并骗走你口袋里的钱。
  当下热播的电视剧《羋月传》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段落:楚国公主羋姝与芈茵一同学习舞蹈时,舞蹈老师说道,学习舞蹈的目的不是最后能与那些歌舞伎拼舞技,而是学会审美艺术的能力,鉴别好坏的能力。一句话讲出了艺术教育的真谛。学钢琴绝不等于学技能,或者说一般的钢琴老师只教技能,真正的钢琴老师通过技能启发心智(换做其他的各种老师也一样)。因此,孩子学琴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内因”,当他们不用老师或者家长拉着走、推着走,而是自己能走了,他们才有可能跑起来,乃至飞起来,在浩瀚的天空中展翅高飞。
  话说回来,培养“内因”是个长期而又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与汗水,更需要缘份(即天份)。《盗梦空间》的故事中,一群人用最高明的科技与谋略,冒着最大的危险,只为改变一个人内心的一个想法,可见这件事情有多么难。在积累的过程中,大多数孩子总是有需要拉着走、推着走的阶段,哄着学,骗着学,逼着学多半也是难免的。因此,之前三位专家的方案并不是一无是处,大概在某些时候还能派上大用场。只是,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需耳聪目明,别以“术”为“道”,还没教好学生,先迷失了自己。
发表于 2016-3-9 11: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条件就要弹,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弹”。
发表于 2016-3-10 17: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