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19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巴赫的内在深刻音乐的引导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3 15:4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发现掌握巴赫风格的一个很奏效的引导方法。写出来大家分享。  要孩子全面掌握巴赫风格首先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巴赫的博大精深和神圣对一般非西方宗教的东方人来说就非常困难。
  教孩子巴赫最难的地方就是巴赫音乐的内在深刻。但不妨在这方面适当的引导孩子也有一些比较好的效果。
  一对矛盾来自巴赫音乐的深刻和孩子天性之间的,很多巴赫的曲子是一种或神圣或精深的东西的内在表达,可孩子的天性便是自我为中心的外露的表达。因此音乐的内在表达和孩子习惯的外露的表达往往构成一对不太让人注意的矛盾。
  注意这对矛盾之后可以简单解释内在美的表现方式其实在于一种“进入”和“留驻”的内在表达,可以用于启发孩子的方法就是如问孩子这幅画是否美,启发孩子把这幅画的美“进入”和“留驻”的内在欣赏方式。这个当然和孩子的年龄有关,但适当适时地在这方面进行内在感受的欣赏方式不但对巴赫有帮助,对更深音乐的理解也有帮助。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来引导,譬如孩子吃荔枝的时候,你可以启发孩子让孩子把荔枝含在嘴里品味其清香味,质感等等让孩子有这种把美留驻在身体内消融的感性认识。
  一旦孩子首次有了这种美的自我内在感受的经历,巴赫的内在孩子便可以较容易地获得启发。只是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家长老师在启发孩子的语言用词上有些中文习惯表达上的障碍,一个常见的错误便是:“把巴赫的内在美表现出来。”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表现出来”而更多的时候却是“表达进去”。这一进一出的语言使用上的差别,很难察觉但其实家长老师已经带给孩子极大的混乱(如果施教者细心,会注意到他很多这样的语言错误)。我们可以结合巴赫音乐的具体内容,把这些音乐“进入”,“留驻”,体内“融化”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另一种他们以前没有经历过的表达方式--内在表达。如果孩子学会了音乐“气息”,因为气息很容易感受,那么巴赫音乐的很多情况下这种气是音乐带给我们的一种气的接受型的“进入”,而不是“气”的释放型的“出去”。虽然两者都可以很深,但有个方向性的问题。巴赫音乐一定要启发孩子学会这种接受/感受型自外到内的表“进”方式,而不是表“出”方式。
  注意巴赫的以上这种表“进”和表“出”之间很微妙又难察觉的差别,可以在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