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24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勃拉姆斯音乐作品赏析(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0 15:4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勃拉姆斯音乐作品赏析
《第二钢琴协奏曲》(B大调   作品第98号)

    与贝多芬、莫扎特时期的作曲家一样,勃拉姆斯的一些大型作品总是有乐队谱和钢琴谱两种版本,例如《海顿主题变奏曲》、《匈牙利舞曲》等,一部分原因应归于他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他的钢琴演奏曾被舒曼称为“具有高度凛赋”,另外在他的创作道路上,众多的钢琴曲也深含着乐队的效果,他对于钢琴的构思也是以乐队感觉为目标的,他的钢琴奏鸣曲常被称为“隐蔽的交响曲”。我们可以想到这部《第二钢琴协奏曲》也会存在上述情况,突出钢琴技巧重交响性。
    早在1859  年,勃拉姆斯为钢琴写过一部协奏曲,那是一首用两架钢琴演奏的奏鸣曲,他想过把它改为一部交响曲,但终于没有那样去做,最后写来写去成了钢琴协奏曲的形式,毕竟是早期作品,其中不免存在着钢琴声部与乐队不十分平衡的痕迹,乐章的对置与形象发展也不十分完善。而后来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构思完整、结构严谨,同时具有史诗般的宽广和勇士般的气概,被称为带有钢琴独奏声部的四乐章“交响曲”。由于这部协奏曲最早构思是在《第二交响曲》完稿之前,因此它与《第二交响曲》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像对生活欢乐的赞颂以及关于祖国传奇般的形象描绘,都能在作品中寻找出来。无论怎样,这部作品确证了作者创作的纯熟,美国著名钢琴家霍罗维兹曾认为再没有别的钢琴作品比它更伟大了,这一评价没有过分。
    《第二钢琴协奏曲》开始构思于1878  年春,那是勃拉姆斯旅居阳光明媚的意大利的时候,这时他已是春风得意的时期了,去年还无比自信地拒绝了英国的友好。《第二钢琴协奏曲》在1881  年4 月才最后完成,这年的11  月在布达佩斯首次演出,勃拉姆斯亲自担任钢琴独奏,这四乐章结构的协奏曲一开始就十分引人注意。作品本来只有三个乐章,但为了在现在的第一和第三乐章之间安排一个对比性的乐章,因此又安插进现在的第二乐章,有人怀疑这个乐章原先是为小提琴协奏曲写成的。这部作品的大部分乐章中,钢琴声部虽说是重属于乐队,但并不把钢琴当作一个独奏声部来使用,而是以它作为一种富有光辉的色彩去丰富乐队的调色板,一般交给钢琴声部演奏的那种重要主题,在这里也不存在,它的作用好像只是作为各种乐器声部的答句和有时强调一下打击乐器声部而已。
    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很长,是不太快的快板,采用完整的奏鸣曲形式在降B 大调上用44 拍子写成。这个乐章钢琴声部很难演奏,勃拉姆斯曾为此而说过“这不是为小女孩而写的乐曲”。音乐开始,法国号先奏出第一主题的大致轮廓的短句,稍做停顿,又从另一个角度叙述了这个短的进行,然后才对此进行展开,音乐既含蓄又大度:第二主题很快出现了,它是抒情的,柔美如歌:
    这段美妙的主题,以其非凡的新颖和浪漫主义的魅力起着主导作用,它代表的是关于祖国的传奇形象。独奏钢琴在这里开始并没有唱主角,它只是在法国号旋律的间歇中用翻滚的琶音喧闹了两次,乐队旋律停顿后,它仍以华彩的形式激动而精致地做一番表演,没有明显的旋律线条,但这样反而对乐队是个促进,使乐队必须地以全奏这样庞大的音响去发展法国号陈述的主题素材,将英雄性的情绪演示得相当醒目。从此,似乎钢琴不再是一件受乐队协奏的独奏乐器了,相反,钢琴在音乐中始终以其清静光滑的音响、突进的琵琶音进行来为乐队中狂热发展的那些旋津行装饰。这里体现了大师风采。
    这个主题出现在第一主题那非线条的陈述后,在音响上作了扩展,形象上是对比的,它大片断的发展使之成了乐章的主要构成部分。
    乐章中有很多处掀起高潮,时而是钢琴和乐队的许多应答,时而出现一些试探性的、甚至是不祥的休止和静寂,充满光辉和活力的主题经常反复出现,直到最后在尾声中钢琴和乐队以一些坚定、华丽的乐句伟然而出,音乐终于以辉煌的结束而肯定这个乐章的一切。
    第二乐章是热情的快板,用34 拍子写成。音乐直接从钢琴独奏的第一主题开始,它带有自由的、即兴的特点:
    从效果上看,这段音乐相当于结构自由的诙谐曲,它充满着火一般炽热的激情、饱满有力的节奏以及紧张的冲突,也有疑虑和渴望、沉思和冥想。
    一般说来,诙谐曲本应该含有幽默和戏谑的意味,但这里却用来表现更为严肃的一些内容,贝多芬曾经提到过这种作法,勃拉姆斯也在这里做一下实验。
    第二主题是抒情性的,由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
    这段音乐音型十分简单,但在配器上采用乐队演奏并且用弦乐的高音乐器,这与前面用钢琴时产生的颗粒性音色是一个很大的对比,使产生的稳、静特色更加突出而打动人心。
    乐章的中段生动欢快,与前面段落那种严肃或抒情有区别,即便它的节奏坚定有力,仍能说明活跃之所在。
    这个带间奏性质的诙谐曲乐章,就像巨人的嬉戏,深沉上寻求幽默,抒情中迷恋律动,坚硕里向往小巧。这又是勃拉姆斯性格的真实写照。
    第三乐章是行板,用64 拍子写成。音乐体现了作者在大自然中所怀有的那种崇高的祷念之情。勃拉姆斯写过许多动人的歌曲,在他众多的作品中都比较重视旋律线条,这里也不例外,他同样显示出他在这一方面的真正才能。不过,在具体配器处理时却不将主题旋律交给独奏钢琴,而是用乐队那辽阔的音响来表现,至于钢琴,仅使用于在需要打击乐效果的时候。
    音乐开始由独奏大提琴奏出主题:
    这样的旋律很富于表现力,用大提琴A 弦演奏会具有热情、爽朗的效果,这特别在弱蒙蒙的乐队背景上出现时显得非常完美。大提琴之后,主题转由大管和小提琴再次演奏,接下才是独奏钢琴的表现,独奏钢琴演奏的乐句是变化了的进行,有对乐队厚实音响的装饰作用,尤如大旱之后滴下的甘露那样清新畅快。回到乐队演奏主题时,比原先鲜明多了。这一乐章,虽然中间出现了一些高潮,旋律线条的表现也有明朗的成分,但总的情绪是暗淡无光的,原因在于主题的发展是以柔淡的乐队作为背景,音乐节奏正如所使用的64 拍子轻重不明显,乐队音色不用那种强大的管乐音色。这些使得这个乐章有夜曲的性格。第四乐章是优雅的小快板,采用回旋曲式,用24 拍子写成。音乐开始就是独奏钢琴的表现,在这里,独奏钢琴终于得以发挥一件独奏乐器所应起的作用,跳跃性的基本主题动力了然:
    独奏钢琴之后是乐队再次演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除基本主题外,还穿插着两个相当重要的部分,总体结构如下:
    A+B+C+B+A+A+B+C+B+A+尾声。
    第一插部B 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奏出,节奏特点几乎与匈牙利吉卜赛风格相同无异,这个节奏使我们想到勃拉姆斯的《匈矛利舞曲》:
    独奏钢琴则演奏琶音作为主旋律的装饰,就像民族服装上的宝珠玉串。
    第二插部C 由独奏钢琴奏出,又是一个欢快的旋律,快速的十六分音接一个四分音的节奏,有一种跳动的感觉,也像大型喜庆活动时使用的小军鼓节奏:
    乐队的弦乐器以拨奏作为伴奏,突出灵巧性。音乐中独奏钢琴用了大量的华彩作法,一步步将音乐推向高潮,为整个协奏曲装点了耀眼辉煌。
    乐章结束时刻,勃拉姆斯又以他习惯的写法,将尾声作了相当长的扩展,那伟然、光彩的乐队音响,仿佛是对这部协奏曲的赞颂。
    终于,这部作品成了不朽之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