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1074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轶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6 14:0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美女的生存之道二十年前,吴君如曾是香港最热门的艺人,搭档周星驰,开创一代女丑天下。二十年后,吴君如仍然是香港最热门的艺人,她主持的清谈节目《星星同学会》一直左右着娱乐进程。最风光的时候,她却急流勇退,宣布暂停节目要回家生孩子。做足贤妻良母的同时,也间接保持了节目的新鲜感,让观众心痒难耐,引颈期盼明年她的复出。一个人红足二十年是有道理的,刘德华靠勤奋,梁朝伟靠演技,而吴君如则靠的是她杰出的女性生存能力。
  吴君如不漂亮,不淑女,更不勤奋,脾气还不好。林燕妮说她年轻时酷爱玩乐打牌喝酒,喝醉了就躺在别人家里睡一晚,而且“别人不能说,一说就翻脸”。就是这么一个混世魔王,凭什么在这个圈子里挺立这么多年。
  我想她最大的本事是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十六岁出道,在TVB美女如云的第十二期训练班里资质平平,于是,她选择甘当绿叶,傍着班上最漂亮的女同学曾华倩,什么事也少不了她的份,位列“八仙女”之一;在电视台演了几年戏无法上位,濒临雪藏,狠下心增肥长肉,成为周星驰合作最多的女明星;年轻时爱靓仔,喜欢杜德伟,后来发现靓仔太花心,马上选中貌不惊人矮她一头的导演陈可辛,因为她在他的心中“是美少女1号”。就算是在以她为主角的《星星同学会》里,拍档钱嘉乐也夸她懂得“给位”,“她带我走,给我位,因为观众很喜欢看到她口哑哑的那一幕。”有时,我甚至疑心吴君如招牌的性格,比如口无遮拦、爽朗豪放、大情大性都是她生存的战衣,陈可辛就说吴君如在家里是一个严肃的不多话的紧张妈妈。
  吴君如的人生格言是:不要和成功人士争论,人家成功总有道理,他身上有一百分,给你学到五十分,你就了不得了。所以吴君如年轻时是王晶爱将,然后成为周星驰拍档,电影市场不景气,马上转投广播界女强人俞铮,成为热门电台主持人,就算被传断背情也无惧。再后来,泊到陈可辛这个码头,拍拖九年,夺取影后,赶紧生子育儿,人生事业都算是修得正果。
  一个女人,不太漂亮也没有过人的天分,可是同时代美女们一片沉寂之际,却活得风生水起,她示范了典型的平凡女生在夹缝中生存之道:找一个对的爱人,拜对的老师,还有,在不同的时代里坐对的位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4:04:26 | 只看该作者
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当年他报考中戏时,一波三折,差一点就与中戏失之交臂。那天是1995年的5月22日,当时表演系专业都已招考完毕,只剩了一个音乐剧专业还在招生,那年他25岁,身高1.80米,体重89公斤,一个典型的东北大汉。
  报名的老师看到他,一脸惊讶:“你也来报考表演?”
  “对,我就是来报考表演系的。”他信心满满地说。
  老师并没有多看他两眼,摆摆手,说:“孩子,回去吧。你考不上的。”
  仿佛一记闷棍打在头上,从小就好强的他被打晕了,还没考,就被老师关在了门外,他觉得太意外了。
  “为什么呀?”他不甘心就此打包走人,一定要问个清楚。
  老师终于抬起眼睛瞟了瞟他说:“你知道音乐剧专业需要干吗吗?要跳芭蕾,你看看你,你这身材能跳芭蕾吗?你的脚尖能撑得住你这大块头吗?”
  他不想放弃一丝希望,小声地问老师:“那我减肥成吗?”
  老师这次有点不耐烦了,应付地说了一句:“至少要减掉10公斤。”说完就忙别的去了,再也没多看他一眼。
  离考试的日子还有30天,那么短的日子要减掉10公斤,可能性为零,估计老师也没指望他能减肥成功,随口应允只是打发他快走,可是这无心的一句话却被他当成了救命稻草。
  当天他就找到中戏一个老乡,在他的宿舍住下了,开始了他的减肥历程。每天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每天跑步三次,每次五十分钟,跑完以后,再到一个像蒸笼一样的温室花房,练芭蕾小跳1000下,其余的时间就是练台词。每天的饮食除了喝点肉汤,吃点水果,主食一点都不沾。刚开始,有一帮中戏超重的学生们和他一起跑,可是几天下来,那些人一个个打起了退堂鼓,只有他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像《阿甘正传》里的男主角一样不知疲倦,不怕非议,在风雨中奔跑,在烈日下狂奔,平日沉默不语,到了深夜还在楼道里背台词,那些近乎疯狂的举动让他在中戏大院里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那时周围的中戏学子们只要看到他就会交头接耳用不屑的口气说:“看,那疯子又来了。”
  考试的日子终于来到了,整整一个月,他减掉了18公斤,平均每天0.5公斤多。
  接下来,他踌躇满志,志在必得。考试那天,来了七百多人,全是俊男美女,其中有一个女孩特别漂亮,身材高挑,在考生中尤为显眼。巧的是,他正好被老师选中和那位美女合作。考试的题目是:一对恋人分手的戏。他酝酿好情绪,准备好了台词,大大方方地上场了。他神情阴郁,略显痛苦,小眼睛低垂着,不敢注视对方,轻声说了一句:“我们分手吧。”他听到那位漂亮的女生清脆的声音:“为什么?”他不由得抬起了头,只见她满脸绯红,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紧张地看着他,手足无措。他不由得被她紧张的情绪感染了,脑海中顿时一片空白,预先设想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于是他重重地叹息了一声,说:“我们分手吧。”女生更是不知所措,还是那句话:“到底为什么?”他一筹莫展,他不知道怎么接下去才好……
  辛辛苦苦准备了半年,尤其是一个月来近乎残酷的减肥,眼看离中戏的大门越来越近,没想到竟让这几分钟的表演弄砸了,他懊恼得恨不得狠狠地抽自己一下。
  当他无比失望、垂头丧气走出考场时,有位老师在后面喊了一声:“那位考生,等一下,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再考一次。”
  原来,从第一次报名起,形象和声音都不错,唯独胖了一点的他就给老师留下了印象。后来他在中戏操场上挥汗如雨的跑步锻炼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多和他一起锻炼的考生都放弃了,唯独他坚持了下来,就凭这种精神,老师觉得也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
  这一次的对手是个长相一般的女生,但两人好像有默契似的,一上场就进入了角色,有眼神的交流,有对白的交锋,还有情感的流露,同样一段分手的戏,他俩演了足足12分钟,最后才在老师赞许的目光中结束。
  那一次,700人的考生只录取了一人,他就是毕业于中戏表演专业大专班的孙红雷,后来在毕业报考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时也是唯一被录取的考生,后来在《永不瞑目》里饰演黑社会打手建军而令人过目不忘,在《征服》里饰演心狠手辣但有情有义的黑老大而征服无数影迷,在《梅兰芳》里饰演文人邱如白如痴如狂甚至比主角还夺人眼球,而今在《潜伏》里饰演一个谨慎谦卑、心有城府的小知识分子的地下党员又赢得无数好评。
  如果不是之前顽强的拼搏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他就没有第二次考试的机会了。
  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对手很重要,伯乐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机会还得靠自己去争取。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4:04:59 | 只看该作者
荣智健:从名公子到大企业家  自2003年“胡润强势榜”出台以来,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就一直高居榜首。
  从留下“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训诫的荣熙泰算起,荣智健是荣家的第四代传人。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是荣熙泰的次子。荣智健是荣毅仁的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1942年生于上海。1949年新中国成立,荣家因为积极配合公私合营,得到优厚的经济补偿和政治待遇,凭借高股息继续享受优越的生活,荣毅仁还当选了上海市副市长。这一切给衔玉而生的荣智健提供了成长为“贵族”的环境:宅院幽静如画;典雅古朴的厅堂内陈设着名贵家具、瓷器、古玩和名家书画;居有佣人、出有专车。在当年的上海,荣智健是知名的“公子”:开红色皮座敞篷跑车,出手大方。不过,荣家对子弟的管教却很严厉。荣智健孩提时代不听话时被打屁股、关黑房间是经常的事。

  贵族淬火
  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暴到来后,荣智健离开水电部到吉林长白山下的一个水电站实习,多了一段在零下30摄氏度严寒中劳作、睡东北大炕的经历。次年,又被“下放”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水电站接受“劳动教育”,在山间搬机器、挖土方、抬石头、架设高压电缆……1972年,30岁的荣智健调回北京电力系统从事科研工作。如果他7岁时就失去优越的生活环境,就很难养成雍容的气度。而8年艰苦的基层工作像是对他这个“贵族坯子”的深度淬火。
  解放前的巨富商贾常在香港置办产业,改革开放后,他们的子弟纷纷到港打理。1978年夏,36岁的荣智健独闯香江,凭借父亲荣毅仁在港积下的几十万元资本,与两个堂弟开办电子厂,生产电容器、电子表、集成电路和电脑存储器等产品。对大陆市场的了解和天赋的商业才智,让荣智健得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话分两头。1979年10月,荣毅仁在邓小平点将下创办了中信集团这个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特别窗口”。荣毅仁的特殊身世、遍及世界各地的亲属和天赋的商业智慧,对帮助当年的中国打开经济之门意义非凡。跟随荣毅仁一起创业的有时年38岁的王震之子王军。王军借来2000万元加上荣毅仁借给公司的1000万元个人存款,创立之初可调用的资金仅3000万元。到1984年,国家投入中信的资本总值为1亿元,此后再无现金投入。
  1986年,在商海中搏击了8年、身家逾4亿港元的荣智健加入中信香港,那年他44岁。

  中国的“窗口”
  1987年2月,中信香港改组,荣智健任中信香港副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荣智健向北京中信提出的要求只有两个:人事和经营决策权。中信香港从此步入荣智健时代。
  荣智健瞄上的第一个目标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国泰航空,他顶住不同意见,亲赴北京向父亲交了“军令状”,从而获得了8亿元资金。最终购得国泰航空12.5%的股权,成为第三大股东。
  1989年6月5日,香港恒生指数狂跌21.57%,荣智健抓住机遇斥资103亿港元购得20%股份,成为了第二大股东。这一次的“便宜行事”,越过了不少审批环节,最终得到政府高层的支持才算没有酿成事端。
  经过一系列大收购,中信香港总资产接近200亿港元,成为中资公司中的航空母舰。但中信香港的并购资金主要来自借贷,在相当程度上透支的是政府的信用。荣智健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躺”在政府身上,而是积极谋求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平台——上市公司。
  在荣毅仁的老朋友、时任中信董事的李嘉诚指导下,荣智健选定了泰富发展。1990年1月,中信香港向泰富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经过一系列运营,中信香港如愿成为泰富第一大股东,拥有49%股权。荣智健成为“中信泰富”的董事局主席。
  中信泰富平台甫一完成,另一个蛇吞象的惊人之举就启动了。创立于1946年的非上市公司恒昌是港资第一大贸易行,有7家全资子公司,其中经营汽车和零售业的“大昌行”年营业额即达100亿港元。恒昌的老板何善衡年高力衰,后辈中也没有可以传承其衣钵的人选,遂传出变卖资产的“流言”。这样一块肥肉待价而沽,香港各大家族都跃跃欲试。李嘉诚再次发威,联合郑裕彤、郭鹤年,以中信泰富为核心组建财团——GreatStyle,以69.4亿港元购得恒昌97.12%的股权。其中中信泰富占36%,荣智健个人另外认购了6%(代价为4.2亿港元)。收购完成后,中信泰富用恒昌持有的现金派息,使后者市值大减。1992年1月,中信泰富又以通过增发从股市上圈来的25亿港元,收购李、郑、郭三富豪手里的恒昌权益,将整个恒昌纳入囊中。
  两轮资本运作下来,中信泰富市值暴涨10倍、达87亿港元,从蚊子变身为大象,并于1992年成为恒生指数33支成份股之一。1993年1月,中信泰富以87亿港元收购了香港电讯12%股权。1994年2月,中信泰富又以35.5亿港元购得香港兴业国际集团的愉景湾物业发展及有关业务的50%权益。香港各界再无人敢小看中信泰富这个开放中国的“窗口”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4:05:22 | 只看该作者
唐伟:从洗碗工到华尔街翘楚  现任全球第六大投资银行美国贝尔斯登副董事长兼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的唐伟,是目前在华尔街职务最高的亚裔人士。很难想象,23年前他从上海来到美国时,口袋里只有20美元,头脑里没有任何金融知识,从餐馆洗碗这样最底层的工作做起。
  为了爱情去美国
  1981年,女朋友全家移民去了美国,已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的唐伟面临人生的第一个关口。“当时我觉得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和女朋友一起出国。”在中学时,他为了能和比他高一年级的这个女孩同班,花了一个暑假苦读,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跳级考试如愿以偿。他在电话本上找到了一个供美国公民紧急情况和驻沪总领事联系的电话号码。中文说得很好的美国总领事很理解这个年轻人,给了不少建议。几个月后唐伟办好全部手续,一大早去了美领馆。签证官问他会不会回来,他如实相告说不一定,如果女朋友回来他就回来,否则就和她一起留在美国,结果被以有移民倾向为由拒签。出了门唐伟大哭一场,等清醒过来,赶紧又给总领事打了电话,总领事真的帮他“走后门”拿到了签证。

  第57次面试成功
  在美国的头几年里,唐伟度过了人生最艰辛的岁月。
  “我一边在餐馆打工,一边学习,每天只能睡二三个小时,全年没有一天休息。因为没有绿卡,每小时收入只有1块美元。但是我想想自己一天差不多能挣到我父亲那时1个月的工资,心里又开心起来。”语言学校的英文课太深,上下学的公共汽车成为了唐伟最好的学堂,今天,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唐伟谦虚地说,自己讲的是巴士英语。
  靠着勤奋和乐观,唐伟站住了脚跟。有一次为了保护钱箱被抢劫的歹徒用枪打伤,受到老板赏识,一路升到大区经理,拿到8万美元的年薪,当时他才22岁。
  后来唐伟辞职了,因为他的父母希望他从事与大学专业化工有关的工作。但他参加了56次面试,都失败了。而那个女孩、现在的太太第一次面试就成功了。唐伟变成了“家庭主男”,闲来无事在电视里看到一个金融节目教投资股票,第一次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赚钱,就很认真地学习,并用太太的工资炒了几次,1个月就获利50%。不久,他意外地接到了自己股票经纪人的电话:“我注意到你投资股票很有天赋,愿不愿意加入我们的行业?”第57次面试使他进入了投资银行这一全新的领域。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自己前56次面试失败在哪里。因为我当餐厅大区经理的年薪远远高于我去面试的岗位的薪水,脸上就会流露出不乐意,谁还会要我呢?”进了美林公司他才知道,1986年,23岁的他是当时中国大陆唯一在华尔街工作的人。

  善于发现空白地带
  按照投资银行的惯例,一个刚进公司的职员要跻身高级管理层至少需要12年,还要拥有MBA学位。唐伟只用了6年时间就做到了。
  他在华尔街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汇率生意,客户是中国大陆企业。他的老板说,之所以看中这个没有一点金融知识的中国人,因为他既会讲英语又会讲中文。当时华尔街有眼光的金融家已经敏锐地注意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大陆潜在的巨大商机,他们需要会中文的雇员。
  当唐伟取得出色成绩后,其他华尔街老板坐不住了。这个没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居然可以做得那么好,我们为什么不去找在美国大学学习经济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呢?几乎一夜之间,唐伟周围出现了不少强劲的竞争者。“但这时我已经一点也不害怕了。”唐伟回忆说,“首先,我完全相信自己可以做好这个行当,因为已经有了白手起家做餐馆和汇率的经历。其次,我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和知识,可以去做没有人做的新空白地带。”
  之后,他最早转为了中美债券和股票交易的从业者,接着在29岁时被派到香港创立的贝尔斯登亚洲公司,担任第一任董事长,从事第一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承销。回到芝加哥后他又负责全美中部业务,并协助大陆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到中国中部引入外资战略投资。每一次开拓空白地带的成功,如同一道道金色的台阶构筑起了唐伟的成功之路。
  他一路成为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的高级经理、副总裁、董事、常务董事和副董事长。他的成绩单上,有美林公司西海岸业绩第一和雷曼兄弟公司全球业绩第一的业务员,更有在贝尔斯登协助易初摩托、中国移动、北京燕化、广深高速、兖州煤矿、中国电信、第九城市等10多家中国企业海外成功上市的经历。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4:05:43 | 只看该作者
张茵:白手起家创首富因为在2006年出现在胡润百富榜的第一位,几乎在一夜之间,张茵这个名字红遍了大江南北。而“女首富”张茵的出现也打破了一直以来富豪榜的翘楚之位皆为男士的格局。
  事实上,张茵并不是富豪榜上的新面孔,早在2003年,她就以美国中南控股当家人的身份,25亿元的身价排在胡润富豪榜第17位,2004年、2005年以30亿元的身价分别排在第19位和第36位。
  据胡润透露,2003年张茵首次上榜后并不高兴,曾经表示“最好别上榜”,甚至还给胡润发来了律师函。当时张茵拒绝评论自己的个人财富,对此她解释:“毕竟,那时我和我的家族企业并不是上市公司,而是私人公司,所以在计算财富时很难做到真正的准确与客观,而且我们不愿意被过多关注。”
  连续三年登榜,并没有让张茵名声大震。直到2006年3月,张茵掌控的玖龙纸业成功上市,总市值达到375亿元,拥有72%公司股份的张茵以高出富豪榜第二位70亿的身价,将黄光裕远远甩在了后面。
  胡润这样评价他带来的黑马:张茵不仅仅是中国的第一位女首富,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白手起家者,在她之前世界范围内白手起家最著名的女性要数撰写哈里波特故事而闻名的英国女作家罗琳了,不过她的财富估算数字不过10多亿美元,远不及张茵。纸是中国最古老的发明之一,最传统的行业造就了最富有的女性,这也是对2006年百富榜的最大注解。
  就在胡润发榜的第二天,由于受到女首富消息的“鼓励”,玖龙纸业(2689.hk)股价一度攀升至9.30港元,创下了公司上市以来的最高价。至收盘时收于9.27港元,全天股价上涨0.25港元,涨幅2.77%。仅一日之间,张茵的身价又上涨了10亿元。
  随后,张茵申报于2006年12月31日增持8300万股玖龙纸业,持股量由72.79%增至74.79%。根据市价估算,张茵的身价一度达到了380多亿。
  2007年4月20日,广东碧桂圆集团在香港上市,其大股东25岁的杨惠妍的个人身价更是达到了512亿;同时,有消息说重庆龙湖地产可能年内在香港上市,其实际控制人、女董事长吴亚军也可能成为新首富——这意味着2007年的富豪榜单上,张茵很可能与首富无缘。
  然而,张茵对此显得很平淡,她认为,自己是代表企业走上了首富榜,是否失去富豪榜的榜首位置,她一点都没有感觉到沮丧,反而希望中国的富豪越多越好,“企业的壮大能给社会带来比如说解决就业等更多的正面效应,这也是我对财富的态度。”

  “废纸回收大王”
  与那些依靠高新技术上榜的富豪不同,张茵从事的是废纸回收再生产,这也是张茵引起人们好奇的原因之一。其实,这个行业在国内有很多人在做,只是张茵抓住了最好的机会。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军人家庭的张茵,幼时家境清贫,家里还有七个弟弟、妹妹需要照顾。1982年大学毕业之后,张茵先在工厂做会计,后在深圳信托下属的一个合资企业里做财务工作,随后又在一家贸易公司做包装纸的业务。
  1985年,张茵来到香港,在一家中外合资贸易公司担任会计。一年以后,这家公司倒闭了。此时摆在张茵面前有三种选择:回广东,接受一份年薪6.41万美元的工作,或者创业。
  最后,张茵选择了创业——怀揣着3万元,她做起了废纸回收的生意。这个想法缘于一个在造纸厂师傅的启发,“废纸就是森林,将来造纸业肯定要从资源造纸向再生纸发展。”这位师傅说,“从香港进口的纸浆多掺有水分,品质不高,希望能够改变这个现象。”这两句话指明了张茵最初创业的方向。
  创业之初张茵只能从低端做起,慢慢建立废纸回收网络,在资金方面,她通过香港银行贷款,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的事业。自从在香港入了行,张茵就坚持品质第一,改变香港过去往纸浆里面掺水的做法。但这也触犯了同行业的利益,她被认为是违反了“行规”,甚至因此接到黑社会的恐吓电话,但张茵没有退缩,而是以她的公道和诚实经营迅速在香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收废纸的那些人都愿意跟她做生意。
  1987年,已经在香港创业2年的张茵开始在中国选择投资合作伙伴。在与辽宁营口造纸厂合资成功之后,她又与武汉东风造纸厂、河北唐山造纸厂进行合资,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1988年,她在东莞建立了自己的独资工厂——东莞中南纸业有限公司。
  经过几年的发展,香港的废纸回收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需求,1990年,张茵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美国。移居美国后张茵在创建了美国中南有限公司(AmericaChungNam)。目前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对华废纸出口商之一,也是玖龙纸业最重要原材料的最大供应商。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4:06:06 | 只看该作者
周海江:被老爸折腾成才的红豆总裁在江苏无锡的某个企业里,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任总经理,儿子是副总经理,本来他们一直各司其职,安心地工作着,直到有一天,父亲突然宣布,他要在社会上以百万年薪招聘一个新的总经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曾经自认为最有希望接替父亲职位的儿子听到这个消息,有点懵了……

  父亲要百万招聘总经理
  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海江回忆说:“当时特别不能理解我父亲的做法,我觉得由我来担任总经理完全没有问题,何必浪费一百万呢?”
  父亲招聘的消息不仅让儿子觉得很疑惑,就连周海江身边的同学朋友也感到不可思议,常有“好心人”提醒周海江:“要么就是你父亲不信任你,要么就是你们父子之间有大矛盾,否则总经理的位置怎么也是你的。”
  周海江不知道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更令人费解的是,面对各种流言蜚语,父亲周耀庭并没有站出来辩解。
  “当时媒体对我的决定非常感兴趣,但我在三次新闻发布会中,都没有接受媒体的采访,因为我担心他们不懂我的意思。”周耀庭道出保持低调的原因。
  父子俩打起了心理战。父亲宣布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事先没有跟儿子打招呼,如今面对媒体,周耀庭也是三缄其口,周海江很害怕同学朋友的猜测揣摩变成事实,但转念一想,父亲如果不信任自己,当初就不可能把自己叫回来打理红豆集团。
  1987年年底的一天,正在南京河海大学当大学教师的周海江接到父亲的通知,要他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回来帮他打理无锡港下镇的针织厂。
  “我特别需要他回来,我们厂里直到1987年,都没有一个大学生。他要是回来了,可以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周耀庭毫不避讳对人才的渴求。
  周海江学的是企业管理,在河海大学当教师并不是他的志向所在,他一直想去乡镇企业发挥自己所长,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周海江很痛快地答应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4:06:25 | 只看该作者
黄怒波:诗人企业家的从商之路“我觉得做项目就好像是做一场梦,宏村就是我心中的香格里拉,当我第一次走入宏村的时候,我就好像看见了数年后宏村一派繁荣的景象,我要把梦变成现实,于是我投资宏村。”黄怒波说,他喜欢做梦,因为有梦才能有成功的可能。
  一个16岁的少年,父母双亡,一直生活在艰辛困苦中,独自站在黄河边。在他的脚下,一波接一波的浪头永不停息地打在河堤上,那幅景象让他兴奋不已,“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就学习愤怒的波浪精神。”为此,他甚至将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他现在名叫黄怒波。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名叫黄怒波的少年去北京念大学,成了一名诗人,成了一名政府干部,然后下海成了一个商人。在他经商十年后,他在博客上说,他当初经商不过是想过那种简单的生活,结果生活却越来越复杂。不久之后,他宣布:“永别了,博客!”
  他现在是《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常客,在胡润慈善榜位居前十。然而,他对自己的财富似乎看得很淡,对捐献的1.8亿多人民币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有时候,他宁愿谈论诗歌,当初那个叫做“骆英”的诗人,如今向三个诗歌组织各捐献了1000万元人民币。
  日前,他做客第一财经《波士堂》节目,并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的独家专访,畅谈其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和创业之路。

  曾经年少爱追梦
  1956年,黄怒波生于兰州,2岁时,举家随父亲所在部队前往宁夏支边。在“反右”运动中,为团职干部的父亲因耿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而自杀。
  从此,孤儿寡母,母亲拉扯兄妹4人,生活艰辛。在黄怒波13岁时,母亲值班时不幸煤气中毒,一年后撒手人寰,黄怒波成了孤儿。
  “虽然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3个哥哥姐姐,但因为家境不好,父母都不在了,所以大家各有各忙,生活不容易,我并没有享受到被当作宝的幺子待遇。”这个身高1米90的汉子,谈及往事还是颇为伤感。
  中学毕业后,他曾在宁夏农村插队。在经历了失去双亲和生活艰苦的磨难后,他在黄河边顿悟了人生要坚韧执著的精神,并为自己改名,此后他开始展现“怒波”的一面,“插队的时候,我是当地很有名的积极分子,成为了标兵,还组建篮球队。”黄怒波说。
  从此,黄怒波的命运发生了转折。18岁那年,他入了党。1977年,他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而在北大念书时,他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当时认识了一个女孩,那段感情是很单纯的,我还记得大学毕业后,我第一份工资大概是40元左右吧,我把一半都给了这个女孩。”黄怒波说。
  这个女孩后来成了黄怒波的妻子,最初夫妻二人在北京和宁夏两地工作,之后,妻子调到北京,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好景不长,不久以后,他的妻子提出离婚。黄怒波说:“我当时并不想离,因为我尝过没有父母的痛苦,我甚至要求妻子给孩子制造一个完整家庭的假象。”但最终,很多事无法挽回,此后,黄怒波又当爹又当妈,把孩子拉扯大。
  这是黄怒波第一次对媒体袒露这一段心路历程。说到这段往事,黄怒波依然有些感慨:“我很自豪的是,十几年里,我的孩子没有穿过一天脏衣服。”

  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中央机关工作了10年后,黄怒波觉得,放弃铁饭碗,做属于自己的事业是证明自己价值的方式,“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选择,也有很多领导挽留我,但我心意已决。”
  但黄怒波的从商之路并不平坦。他曾经到中国市长协会下属的中国城市出版社当了副社长,但不久以后出版社被迫停业,后经法律裁决,予以纠正,又恢复营业。尽管如此,黄怒波心意已决,决定开始自己创业。
  而黄怒波自主创业初始,又经历了一场公司“政变”。曾经有合作者在外私自联合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还把公司的一层办公楼的产权也转到了他们公司名下,几千万元也被搞乱了账,弄不懂去向。可就如他自己改的名字一样,黄怒波凭着一股韧劲,支撑了下去。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4:06:44 | 只看该作者
“毛估大师”——化学家卢嘉锡的故事“假如设计一座桥梁,小数点错一位可就要出大问题、犯大错误,今天我扣你3/4的分数,就是扣你把小数点放错了地方。”1933年, 在一次随机的考测之后,区嘉炜教授这样开导卢嘉锡,他显然注意自己最喜欢的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评分有点想不通。
  区教授教的是物理化学,平时挺喜欢考学生,评分也特别严格。这回出的考题中,有道题目特别难,全班只有卢嘉锡一个人做出来,可是因为他把答案的小数点写错了一位,那道题目教师只给了1/4 的分数。
    如何才能避免把小数点放错地方呢?在理解了教师重扣的一片苦心之后, 卢嘉锡思索着。
  从此以后,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习题,他总要千方百计地根据题意提出简单而又合理的物理模型,从而毛估一个答案的大致范围(数量级),如果计算的结果超出这个范围,就赶此仔细检查一下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种做法,使他有效地克服了因偶然疏忽引起的差错。
  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的卢嘉锡后来走上了献身科学的道路。发现,从事科学研究同样需要进行“毛估”,或者说进行科学的猜想。不过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因为探索未知世界比起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要艰巨复杂得多。在形成科学上的毛估思想方面,他首先得益于留心揣摩他的导师、后来两度荣获诺贝尔奖(化学奖与和平奖)的鲍林教授的思维方法。
  那是1939年秋,在留英时导师萨格登教授的指点和推荐下,卢嘉锡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来到当时很有名气的结构化学家鲍林教授的身边。毫无疑问,探索物质和微观结构奥秘,正是这位不满24岁就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青年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
  结构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与宏观性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不过当时的研究手段还处在初级阶段,通常,科学家们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弄清楚某一物质的分子结构。卢嘉锡注意到,鲍林教授具有一种独特的化学直观能力:只要给出某种物质的化学式,他往往就能通过毛估大体上想像出这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鲍林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才能令他的学生钦佩,但卢嘉锡关没有使自己仅仅停留在崇拜者的位置上。
  鲍林教授靠的是一种“毛估”,我为什么就不能呢?在反复揣摩之后, 卢嘉锡领悟到:科学上的“毛估”需要有非凡的想像力,而这种想像力只能产生于那些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训练有素而善于把握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头脑,于是,他更加勤奋刻苦,孜孜以求。
  1973年,国际学术界对固氮酶“活性中心”结构问题的研究还处在朦胧状态,当时的科学积累距离解开固氮酶晶体结构之谜还有相当一段路程。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卢嘉锡在组织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就提出了固氮酶活性中心的“原子簇”模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福州模型”。它的样子像网兜,因而又称之为“网兜模型”(后来又发展出“孪合双网兜”模型)。四年以后,国外才陆续提出“原子簇”的模型。
  时至1992年,实际的固氮酶基本结构终于由美国人测定出来,先前各国学者所提出的种种设想都与这种实际测定的结构不尽相符。猜想与事实之间总是有些距离的,然而作为世界上最早提出的结构方面基本模型之一──19年前卢嘉锡提出的模型,在“网兜”状结构方面基本上近似地反映了固氮酶活性中心所具有的重要本质,他的“毛估”本领不能不让人由衷叹服!
  长期的科研实践,使卢嘉锡特别重视毛估方法的运用,他常常告诫他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毛估比不估好!”他希望有幸献身科学的人们,在立题研究之初就能定性地提出比较合理的基本“结构模型”(通常表现为某种科学设想或假说),这对于正确地把握研究方向、避免走弯路是很有意义的。但他同时提醒大家:运用“毛估”需要有个科学的前提,那就是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否则,“未得其中三昧”,那毛估就可能变成“瞎估”。
  “三昧”,古语指事物的诀要所在。其实,无论哪种科学方法,如果只会从形式上运用它,充其量不过是一名熟练的工匠;只有那些善于从本质上把握它的人才会成为大师。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4:07:17 | 只看该作者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两个关于狗的实19世纪的时候,有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奇特的实验。他设计了一套复杂的外科手术,把狗的食道在颈部中央割断,然后,小心地将割断的两端都引出体外,并缝在皮肤上……
  一切准备顺当后,他端来一盆鲜肉,放到狗的面前。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饥饿的狗立刻贪婪地大口吞起肉来,只在嘴里咀嚼了几下就咽下去了。当然,这些肉到不了胃里——我们知道,它的食道已被切断了,于是,咽下去的肉又掉到了食盘里。这样,狗一直不停地贪婪地吃着,可是因为始终没有把肉送到胃里,所以它一直吃不饱,盘子里的肉也始终保持那么多。
  这算什么实验啊?分明是在捉弄一条狗嘛。不,请不要急,再慢慢看下去。就在这条狗的肚子底下,还拖着一根细细的橡皮管。原来狗的胃也动过手术,已经插入一根瘘管通到体外,橡皮管就套在瘘管口上。随着实验的进行,大家很清楚地看到了:在狗徒劳地吃肉后的四五分钟里,橡皮管里流出了大量的胃液。
  这个实验就是有名的“假饲实验”。这个实验解决了生理学家研究消化系统工作时的一个难题:消化系统在动物体内,消化活动进行时,人们看不见;如果把肚子挖开来看,动物又不能进行消化活动了。这个实验使人们可以观察到狗的消化腺的分泌情况,证明了:当食物还没有进入胃的时候,胃就具有分泌胃液的机能。当时,许多科学家都称赞“假饲实验”是19世纪最有贡献的生理学实验。
  这位拿狗做实验的科学家就是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90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金。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4:07:3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神父的探索 1900年,三个植物学家——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科伦斯、奥地利的切马克几乎在同时发表了各自的论文,而且,在论文中都称赞了一个奥地利人孟德尔,说他发现了重要的遗传学定律,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这究意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他们3人各自在遗传学研究上获得重要发现,都准备发表论文,就去查阅以前的文献资料,又都发现了1866年的奥地利自然科学学会年刊,这本杂志上有孟德尔的论文。这使他们非常吃惊——孟德尔远在他们之前,竟然已经如此深入研究了遗传现象。
  孟德尔生于1822年,他本是奥地利的一个农家子弟,父母都是园艺家,对各种植物都很有研究,这对小孟德尔当然大有影响。
  1853年,孟德尔从温那大学毕业后,来到布隆的修道院,就终生在那里过着神父刻板、宁静的生活。虽然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科学兴旺发达的时代:达尔文正在英国著述进化论,巴斯德正在法国研究微生物。然而他生活在那个四周围着高墙的小小修道院里,对外界知道得很少,他不像达尔文那样有周游世界的机会,也不像巴斯德那样有许多研究科学的朋友。
  但孟德尔却有着足够的时间,修道院里还有一块园地,这就使他也有可能做出像达尔文、巴斯德一样令人瞩目的成绩出来。
  孟德尔研究的是生物遗传学。我国自古来就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有人还说过“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些谚语实际上就是说的遗传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或者是什么力量,能使生物有遗传现象呢?我国古代好像还没有人提出过这类问题,可能是因为这现象太自然了的缘故吧。倒是23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提出过这类问题:“有一个白种人的女子嫁给一个黑种人,他们的子女是白色的,但到了孙儿那一代之中,又有黑色的。那么,他们白色的子女中,如何藏着黑色血统的呢?”
  问题是提出来了,但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没有人能答复这个问题。现在,孟德尔准备来解答这个问题了。
  孟德尔利用修道院里的那块园地,栽培了许多植物,并做了许多杂交试验。他所试验过的植物有豌豆、龙头花、山柳菊、紫茉莉、菜豆、洋莓、毛蕊花、玉米等。他还养了些蜜蜂和小白鼠,对它们也作过杂交试验。
  经过比较之后,孟德尔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豌豆的杂交研究上。为什么选用豌豆呢?因为豌豆是一种严格进行自交的植物。原来豌豆花不等到花瓣张开,雄蕊上的花粉就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完成了授粉作用。而且花瓣裹得很严实,不会让别朵花的花粉有侵入的机会。这类通过严格的自交传种接代的植物,各种不同的品种都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状,这对孟德尔的实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孟德尔将一种高个儿的豌豆,与一种矮个儿的豌豆进行杂交。当高个豌豆快要开花的时候,他把一朵花的花瓣扒开,摘掉还未成熟的雄蕊。然后,用袋把这朵只有雌蕊的花套起来,不让别朵花的花粉飘进去或者由昆虫带进去。等到雌蕊成熟的时候,他用鸡毛在矮个豌豆雄蕊上一擦,花粉就附着在鸡毛上了。这时候,把套在高个豌豆的花上的纸袋取下来,把这鸡毛往雌蕊的柱头上轻轻一擦,杂交就实现了。第二年,都长出了高个碗豆。孟德尔让这种高个豌豆自花授
粉,结出种子。第3年,这些种子成长之后,出现了有趣的现象:有的长成高个儿,也有的长成矮个儿。高与矮之比为3∶1。这些豌豆经自花授粉后得到了种子。第4年,孟德尔又把这些种子都种下去。这一年出现了更奇特的现象:那矮个儿的种子,长出来的都是矮个儿;而高个儿的种子,除了有三分之一长成高个儿外,剩下来的却仍以3∶1的比例产生了高个豌豆和矮个豌豆。
  孟德尔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每一植株都具有两个决定高度性状的因子,每一亲体赋予后代一个因子。高的因子是显性,而矮的因子是隐性,因此杂交后第一代的植株全是高的。当这一代自花受精后,这些因子在第二代中的排列可以是两个高因子在一起,或者两个矮因子在一起,或者一高一矮,一矮一高。前两种组合将会繁育出同样的后代,各自生出全是高的或者全是矮的的植物,而后面的两种组合将以3∶1之比生出高的或矮的植物来。”
  孟德尔还提出了遗传学上另一个重要理论——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定律。可是,这开创性的伟大成就却未能引起当时社会的注意。虽然他的论文发表了,自然科学学会的年刊也分送到欧洲和美洲的大约120个图书馆里,可没有一个人能弄懂孟德尔这篇论文,也没有一个人能认识这篇论文的重大意义。
  1884年1月6日,62岁的孟德尔在布隆修道院悄悄地离开了人间。一直到他死去16年后,人们才了解到他创立的学说的伟大,并在布隆立了一座石像来隆重纪念他。孟德尔在修道院花园里默默无闻的劳动,终于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