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薄荷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十为师 ,开始我的教育人生 (日志)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10:16:30 | 只看该作者
4.中国不是苏联,也不是美国,更不是欧洲。我们的孩子有我们的特殊性和特殊的生存境遇。幼儿园是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孩童性格养成的开始。没有什么权威的教育理念是值得绝对信奉的。帕夫雷什中学是个封闭的教育系统,而你现在就这一点也肯定做不到。你也做不到小学到高中的一贯制,所以,给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您所做的也必须从现状出发,您要寻求的是precom kindergarten模式,而非“帕夫雷什”或其它。
  
  5.时代瞬息万变,这已经成为了当代的主要特征。作为教育者,应切实把握的是个人信念支撑之下的当代教育理念,这些是实在的而绝不是虚妄的。不要总是回头去寻求信念上的支持,不管那信念是权威的还是古已有之的,这信念只能是您自己的。
  
  Schwung妄言,得罪了。
12
发表于 2011-8-29 10:17:15 | 只看该作者
多谢Schwung的提醒。
  我当然不会盲目模仿,特别在道德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处于前苏,必然受当时的政治体制的局限。 在道德方面,我更倾向于一种“我有自己的原则并奉行不悖”。 因此,我特别希望在孩子独立思考及自主能力方面的培养多做一些尝试。
  
  正如我自己说明的,取名“帕夫雷什”,最主要学习的是苏霍姆林斯的职业精神,当然不是他那一套完全的理念,当然也有纪念自己看了他的书《帕夫雷什中学》后,自己目标的确定
13
发表于 2011-8-29 10:17:25 | 只看该作者
2011-02-09 星期三 晴
  
   不妨尝试你一直拒绝的事情
  
   我已很久没有做过家务活了,不仅仅是懒惰的原因,也有自己不好动的因素。两年前患了腰椎和颈椎骨持增生后,不做家务就有更好的理由了。
  
   但从前天,这种情况有了改变。晚上坐在火炉边看书良久,感觉应该动一动,要不然对腰椎和颈椎不利。原来看书间的放松方式就是跳绳,想着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放松方式,总是跳绳也太单调了。 看看几间房似乎都在对我叫喊了“该给我打扮打扮了!” 好象是大脑中突然灵光一现“也许搞搞卫生”是一个不错的放松方式。
  
   接着的15分钟房间整理,果然印证了原来的预想--这种休息方式很棒,一举两得:既让房间干净整洁了,又让自己的骨头得到了舒松。
  
   我属于比较固执的类型的人,这次发现新的松驰自己的身体的方法,让我想到:自己一直做着许多的傻事---有许多事,自己没有尝试,就先入为主地拒绝了,真是要改变这种处事方式了。
14
发表于 2011-8-29 10:17:32 | 只看该作者
正如楼主所言:记录日志,希望每天都有一些思考,有一些反省,有一些进步。 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携手前进!
  
  来这里,敲打几字,与天涯朋友一起陪伴,一起成长!
  
  喜欢这句“不妨尝试你一直拒绝的事情”,人生如果总是退缩和回避,那将碌碌无为。
15
发表于 2011-8-29 10:17:40 | 只看该作者
2011-02-10 星期四 雨夹雪
  
  
   打骂、溺爱、真爱 与 挫折教育
  
  
  
   今天读“丹江春晓教师”的贴子“不妨对孩子“狠”一点”中,转载的一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
  
  “
  大意是这样的: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深坑,孩子好奇,下到坑里,玩了一会儿后,发现坑底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自己出不去了,怎么办?他想到了父亲,于是,孩子喊道:“爸爸,我上不去了,帮帮我!”父亲没有回应。其实,他知道父亲在距他不远的地方钓鱼,只是他没有想到父亲对他的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第一个反应是愤怒,并直呼父亲的名字,但父亲依然置之不理。这时,天色暗了下来,他有点害怕,感到一丝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但得到的依然是沉默。看着天色快要黑了,而父亲又不来救自己,小孩只得自己想办法。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爬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有几棵小树可以攀爬,他终于艰难地爬了上来。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钓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爸爸,我是自己上来的!”
  ”
16
发表于 2011-8-29 10:17:5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有许多家长搞不清什么是对孩子的真爱,什么是溺爱。一字之差,但对孩子的影响却千里之别。这则故事中爸爸的做法,不管他是否学过心理学,但的确很有心理学的水平。 实际上,孩子知道父亲没来帮他,但孩子也知道父亲就在旁边。孩子的爸爸没有理孩子,但并未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打击性的影响,只是让孩子暂时的感到焦急。孩子至多是一会儿的挫折,这种挫折给他带来了思考,最后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N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溺爱随处可见,N多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都给家长包办了,结果家长累了,孩子弱了。我自己幼儿园的有几个家长(还有这学期准备来的家长)一直纠结幼儿园没装空调(年前,投资人洒性易性说:“还是装装空调,钱我出”)。我告诉家长,怕冷的不是孩子,是家长自己的心理。我们虽无法学习卢梭对爱弥尔那种“冬天浴雪”的强身健体,但过分焦虑也无必要--张家界的冬天并不像北方那么寒冷。
  
   我们太关注孩子的物质环境了,而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 有一次,我摘录了阿莫什纳维利的对一名学生上课睡觉的人道主义做法,却引起几个老师批评是“讨好家长”。 更有许多人,仍然赞成“棍棒底下出好人”。
17
发表于 2011-8-29 10:17:56 | 只看该作者
  #2011-02-10 星期四 雨夹雪
  
  
   打骂、溺爱、真爱 与 挫折教育
  
  
  
   今天读“丹江春晓教师”的贴子“不妨对孩子“狠”一点”中,转载的一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
  
  “
  大意是这样的: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深坑,孩子好奇,下到坑里,玩了一会儿后,发现坑底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自己出不去了,怎么办?他想到了父亲,于是,孩子喊道:“爸爸,我上不去了,帮帮我!”父亲没有回应。其实,他知道父亲在距他不远的地方钓鱼,只是他没有想到父亲对他的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第一个反应是愤怒,并直呼父亲的名字,但父亲依然置之不理。这时,天色暗了下来,他有点害怕,感到一丝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但得到的依然是沉默。看着天色快要黑了,而父亲又不来救自己,小孩只得自己想办法。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爬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有几棵小树可以攀爬,他终于艰难地爬了上来。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钓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爸爸,我是自己上来的!”
  ”
  
   现在有许多家长搞不清什么是对孩子的真爱,什么是溺爱。一字之差,但对孩子的影响却千里之别。这则故事中爸爸的做法,不管他是否学过心理学,但的确很有心理学的水平。 实际上,孩子知道父亲没来帮他,但孩子也知道父亲就在旁边。孩子的爸爸没有理孩子,但并未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打击性的影响,只是让孩子暂时的感到焦急。孩子至多是一会儿的挫折,这种挫折给他带来了思考,最后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N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溺爱随处可见,N多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都给家长包办了,结果家长累了,孩子弱了。我自己幼儿园的有几个家长(还有这学期准备来的家长)一直纠结幼儿园没装空调(年前,投资人洒性易性说:“还是装装空调,钱我出”)。我告诉家长,怕冷的不是孩子,是家长自己的心理。我们虽无法学习卢梭对爱弥尔那种“冬天浴雪”的强身健体,但过分焦虑也无必要--张家界的冬天并不像北方那么寒冷。
  
   我们太关注孩子的物质环境了,而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 有一次,我摘录了阿莫什纳维利的对一名学生上课睡觉的人道主义做法,却引起几个老师批评是“讨好家长”。 更有许多人,仍然赞成“棍棒底下出好人”。
  
  
18
发表于 2011-8-29 10:18:0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家长们,一方面在物体方面尽量满足孩子,其实家长是为求自己心安理得;一方面,对孩子的心灵却是喜欢给予无情的打击,稍不如家长的“标准或期望”,就冷嘲热讽。 邓小平说,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手抓,结果现在只抓了物质财富,家长们也是一样。
  
   我想,这样的家长,如果不转变观念,孩子如果成功,只能说上帝眷顾了孩子,而并非家长教育的成功。可往往却有家长还喜欢引用“某某家长,如何如何,孩子学习成绩好”。 过程好,结果未必一定就好;结果好,未必就是因为过程好。 有的人习惯这样的逻辑“邱吉尔抽烟都活了八十多岁,因此,抽烟有害是危人耸听。”
  
   教育孩子,要记住“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邱吉尔。”
19
发表于 2011-8-29 10:18:18 | 只看该作者
2011-02-11 星期五 阴
  
  
   离幼儿园开学的日子不足一星期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学期的学生大约会增加11人(上学期即第一学期一共只有9人)。这是第一件让人高兴的事,第二件高兴的事,就是新增了一个老师,百合老师(台湾人,曾在美留学,一家人都在张家界,老公还是复旦大学毕业生)。像我这样的一个小小幼儿园,能在开园的第二学期,有这样高素质的人才,是上帝对我的眷顾(在上学期,百合老师就给我提了许多好的建议)。
  
   我深知道,一个幼儿园的成功,不仅与我这个园长的努力和用心分不开,更与老师们的素质和进步分不开。通过上学期的情况来看,9个学生的家长比较满意每个老师的表现,但实际情况我自己清楚,幼儿园的老师们还需要有一个大的进步才跟得上幼儿园的要求(上学期因为资金和时间的问题,没有招聘到让我感到满意的老师)。 老师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创造性和自主性,很大程度上,信赖着我如何说,她们就如何做。一星期一次的总结会,也没有多少发言,说明她们还不会思考。
  
   现在幼儿园就有了6个老师(加上新加入的百合老师,有三个素质相对比较好的,有三个还需多多努力才跟得上的--问题是她们还不知道如何努力),希望在百合的帮带下,其他几个老师能有更大的进步。 同时,在这一学期中,希望物色到新的综合素质比较好一点的老师(虽说,能力与文凭没有百分之百的相关性,我还是决定今后新加入的老师,必须至少得全日制二本毕业生,宁愿代价高一些)。
  
20
发表于 2011-8-29 10:18:26 | 只看该作者
上学期因为是第一学期,工作有些慌乱,这学期准备就做得相对充分一些了。 另外,也希望从新的一学期开始,每学期,都应该计划和实践一两个或是两三个幼教方面的专题,例如:“家长每天为孩子朗读的意义”,“如何让胆小的孩子变得大方一些?” , 等等。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