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6194|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人靠勾小孩靠逗——裤男与裙女的争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9 14:1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前,一直喜欢在本地论坛上的教育版块里转来转去,看看人家的孩子教育方式。直到有一天,登陆后没有及时关掉,结果再回到电脑前的时候,却是女儿在浏览网页,还被她说了一通:你看看人家的爸爸妈妈,都在为自己的孩子写成长日记,你呢?从我上幼儿园起就说要给我写给我写的了,到现在呢,都没看到你写几个字,一天到晚和人聊天什么的,我的成长日记你都写到哪里去了?
  确实,看了论坛上那样多的孩子爸妈,坚持给自己的宝贝写成长日记,感觉惭愧,因为曾经答应过给女儿写一下她的成长经历的,但一直不敢提笔,一是怕写不好被笑话,二来呢,自己的时间也是有一搭无一搭的,要完全静下心来写点啥,还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想好了,写吧,要不然要被小家伙看扁了。至于写得好不好,也不去计较了,反正写的是自己在教育小孩方面的得失成败,也算是多少留个记号,方便以后的总结和提高。
  家庭组成极为简单:我和两个老婆,一个是自己的,另一个是帮别人养着的,正上小学三年级。从人员结构上来看,一人穿裤子,另外两人穿裙子。由于全世界通用的选举办法,再有威权,投票的时候也只能是投一票,因此在家的时候呢,再有创意的点子,也指不定只能收获到被两个穿裙女否决的命运,无奈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4:13:5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中国的教育模式,孩子嘛,压力不少;老师,责任也大,家长呢,更不轻松。以前同村的孩子里有上学导致近视的,很可能要被人笑上一回;但看看现在的孩子呢?到了初中以上,有几个不戴眼镜的?总不至于是戴眼镜成学生的时尚了吧?
  想想自己小的时候上学,回到家里,就得帮家里喂鸭喂鸡打猪草,作业什么的,根本没有多少时间顾及;而看现在的孩子呢,就算是家务事从不沾手,作业要完成好像也要家长急催慢赶外带帮忙的。
  从自己的求学经历来反思,一直觉得,学习这个事情,还真的不是父母能帮上忙的。父母能做的,也只有提供一些学习条件和环境而已,学不学得了、能学到什么程度,最终还是要靠孩子自己,原因只有一个:毕竟,不管父母的知识程度再高,但不能代替孩子去学习和考试的吧?所以我一直觉得,对于孩子的学习,还是重在引导。因此在女儿的学习中,我也是这样做的。书自己看,内容自己掌握,不懂的地方,多问问老师,我们不是专业教育人士,在同样的问题分析和处理上,并不见得那样专业,思维方式和角度上的差别还是有点大的。如果在课堂上没有把要弄懂的地方弄懂,在家里,除非父母空得天天作陪,否则别指望孩子在这学习上能挤出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来的。
  论坛上对于中国的教育体制的诟病,讨论的也多了去了。除非出国或是完全脱开现有的教育体制,否则身在其中,也只有认命的份。
  既然不能改变,那就只有适应。
3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4:13:59 | 只看该作者
作为这个城市的普通工薪阶层,可能不能给孩子留下多少的钱财,但我愿意给自己的孩子以满满的爱。
  由于目前学习的多样性,高考上大学尽管已不是唯一的求学之路,但也不得不承认,高考这条路,注定会在中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的社会发展中,起到太多的作用,有着过多的影响。
  而在我看来,高考不仅仅是智力的比拼,更是健康和财富的对决。
  如果一定要在健康、财富、智力三者间对高考的影响力进行排位,个人的选择依次是:健康、智力、财富。健康是前提,智力是基础,财富是保障。
  健康: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
  因为一场病,让当年正在上初二的我被折腾了整整一年,并差点丢了小命,为此吃过了太多的苦头。其间的辛酸、痛苦和纠结,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到的。因此,对现在的生活,哪怕是艰苦更多一点,也能更乐观、坦然一些。把现在的日子当成是第二世,多享受一些日子,就当作是白白赚来的得了。
  侧面的一个例子是:我高考的时候,一个平时一直稳居全校前三名的同学,就是被一场突然的感冒导致最后饮恨考场的,在此之前,没有人不认为他是块考清华北大的料。
  心理上的就不用多说了。按现在学校的一般操作模式,高考前,不先把学生考得皮焦肉嫩,是没有哪个老师肯松手的。形势所致,无所谓对错。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仅是在这个阶段就能刷下一大批心理素质不稳的学子来。记得在高中上学的时候,几乎年年都会听说有学生因此而退学啥的。
3#回复
4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4:14:0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小孩子比我们这一代要幸福的多,辛苦也更甚。他们看的多,经历的多,由于营养的充足,也比我们更可爱的多些;但是呢,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不管是在学习方面还是今后的生活中,可能也要超出我们以前所承受的。
  一直呢,对孩子有种小心翼翼的呵护,可能也是因为孩子出生迟而导致的做父亲的感觉膨胀吧。总觉得,人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它不是彩排,错过之后,也不可能重新再来。孩子在父母身边的日子,仔细一算,嘿嘿,还真的是不长的:从她上学起,至少白天是不在我们身边;到了初中或是高中,就住校啥的了,可能是一星期只能两天了;到大学了呢,想见她还得看她自己有不有想出去转转的念头,毕业工作了,那时候父母才会更加明白啥叫望眼欲穿了。
  事实上,在网友的建议下看过《为何越爱越孤独》这本心理方面的书后,觉得里面的一些理念和说法确实是很有现实意味的:对孩子的期望值高,并不是坏事,但是呢,不能把父母没能完成或是得到的东西,一骨脑儿地指望着在孩子身上能一一实现。成龙成凤什么的期待,可能更多的是父母的想法和做派掺杂在里面吧?现在依然记得我那没怎么上过学的舅舅,在我生病的时候所劝的一句话:身体好就行了,没有了身体,读书再好能有啥用?再怎么读书,也不是个个都能成为国家主席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4:14:11 | 只看该作者
记得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在合适的年纪做合适的事。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对孩子的学习,我觉得是:一年级不懂的,二年级也就明白了。给她一个宽松的环境,可能她学起来会更轻松随意,也更见效一些的。当时女儿还没上小学时,带她去清华、北大玩,问她对清华北大啥感觉,有不有想考到这里的想法?结果这小屁孩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北大的饭难吃(吃的是桂林米粉,辣味),清华还不如我们幼儿园呢,滑滑梯都没有的。
  人的认知水平,是要随着阅历的一步步丰富而提升的。
  我小学、中学时的语文老师都是老家农村本地人,浓重的本地口音发音也不准,因此在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本来还想着能在她面前显摆一回,没想到更多的是让她笑话一场而已:什么前鼻音后鼻音、卷舌与否,经过了这样多年早就还给老师了。因此女儿故意找了“灰化肥会黑,黑化肥会发灰,灰黑化肥会发挥”之类的句子让我念,差点要钻到地板下面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4:14:18 | 只看该作者
 女儿刚刚生下来没多久,我就给她申请了QQ号,当时更多的时候只是偶尔挂在网上,并不聊天,上小学了,看到我经常在上面聊天啥的,这家伙也开始有想法了。
  打定主意,二年级时,让她聊天,设置成全拼输入模式。这样呢,她在键盘上摸摸索索鸡啄米一样,我在边上自得其乐,当然,得对她的QQ好友是仅有的几个极有限的人,必须经过俺的认证噻,这个嘛,与今后的择婿同理。
  过了一段时间,这家伙聊天时也不再让我在边上看着她打字了,拼音不准?自己查字典去!
  语文学拼音的这个任务,从此在我的生活中甩掉。
  英语方面呢,女儿从一年级开始,上的是外教班。相对而言,可能外教本身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要求低于国内的学习要求,但这种形式确实能让刚刚上学的孩子有种新奇感。后来,因为学生家长的投诉亦或是校外教培机构的黑手,被迫停止了。孩子英语的学习兴趣结果是一落千丈。而此前她所学的内容,已经超出了三年级的课本内容,因此三年级才开始的教材内容对她的学习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这可不成哪,前两年所学的不是白白费钱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4:14:25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看看女儿的语文学习内容,感觉在字词上有点不大放心。但是呢,这些语文方面的东西,毕竟是要靠积累慢慢形成印象的,并非一时可就。特别是很多的情况下,考的是字词在语句或词组中的意思,才上三年级的小孩子,能对这些千年凝就的精简词语能有多少的领悟呢?后来,想了一下,就让女儿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看看成语词典,看多少不作要求,但必须每天都要保证,哪怕是只看一个也行。看的时候呢,要力求能理解成语或词组中各个字的意思。至少在用的时候,能明白这个成语或是词语是不是用得合适与否吧?
  这个要看到成绩,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我也不急,急也没用嘛。就像是撒一把黄豆在地上,俺总得心存侥幸,指望着能发出一两颗小豆苗的吧?要是不小心撒在铁板上,俺好歹也指望着哪天热得铁板被太阳烤烫了,多少还能有几颗嘎嘣豆可以嚼嚼。
  语言的学习也不是一时就能学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熏陶,这个我有过深刻的体会。
8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4:14:32 | 只看该作者
哎呀,写的内容接不上了嘛,和小沈阳的苏格兰裙一样跑偏了。
  上大学时,我出于对考六级英语的考虑,借了一套已经考过六级的同学的材料,准备考。但是当时四级与六级的英语听力在语速上相差实在太大(好像四级是120词/分钟,六级的是180词/分钟),用当时流行的Walkman听六级的英语磁带,基本上是没有能听懂的。没法,就想了一个歪招: 专门听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前面只能是听听音乐的动感,听着听着,慢慢地就能对着歌词听出里面所唱的是什么了,再到后来,就能离开歌词页听得出歌词了。回过头来再听听六级的英语磁带,嘿嘿,已经不再是话下了,六级的通过也就这样被我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解决了。
  平时,自己还是挺喜欢听英语歌曲的,尽管多数情况下只能听听旋律,也搞不清楚里面唱的是啥。而女儿呢,也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慢慢对英语歌曲有了一点点的喜欢。
  刚好,趁热打铁趁火打劫,对女儿说:你觉得英语歌曲好听不?
  当然好听。女儿的回答,让我觉得好像是看到了一种可以侧面让她提升英语方面的可能。
  在网上找了好久,总算找到了相当的一部分的英语歌曲和英语歌曲颁奖晚会的MTV视频,这下好了,小家伙回来空一点的时候,就在电脑前听、看这些。
  没多久,这家伙已经喜欢上了听英语歌曲了,而且对全美音乐大奖、格莱美音乐奖等的喜欢程度还要超出我的想像。看她有时候做事的时候,还会嗯嗯呀呀地哼着曾经听过的英语歌曲,俺想:可能这条路还是对的呢。
  听出一点点门道后,问她:你听了这样多的英语歌曲,能唱几首不?
  人家老老实实地回答:能跟着唱,有些呢,也能脱开歌词唱,但对歌词的意思还不是很清楚,自己的词汇量没到这个程度。
  得,有数了。
  有空的时候,找了一些她会唱的歌曲的歌词,一句句译给她听。
  这下轮到我痛苦了:这英语歌曲呢,好听是好听,但里面的歌词可能是因为跳跃性太大的原因吧,要想译得准并且让她能明白,可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而且,听过英语歌曲的人都知道,英语的语法、句子的顺序可不是按咱们的习惯来排列的。
  也算是对我和女儿的一种共同锻炼吧。
  这事的直接后果是,孩子班上要举行音乐会,女儿问我唱啥歌曲?心动之下,问她:你喜欢唱的这样多的英语歌曲中,有不有勇气脱稿唱的?
  但女儿一直感觉底气不足,没法,也只能尽量安慰她,鼓励她报名去参加,唱错了也没有什么的。
  开音乐会的那天,孩子放学回来后兴奋地对我说:我今天上台,就唱了我听了很多回的那首英语歌曲!
  在我们面前再唱了一回,嗯,感觉还可以,基本上能跟上MTV里面的。
  乐了:哈哈,你这家伙,还真的敢上台唱英语歌曲的啊?难不成真的要像你老爸那样,唱的英语歌曲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不明白,两头瞎蒙哪!
9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4:14:40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1月13号的时候,朋友带我女儿去参加她们公司的年会,要求表演一个节目的,结果小家伙唱了一首自己刚刚学会的英语歌曲,就是在第39届全美音乐大奖的颁奖会MTV里听来的。
  现在,感觉这家伙已经对听、唱英语歌曲有瘾头了,哪怕是到安徽的外公家,也是要拿出IPAD来听这个的,想想总要比玩游戏要好的多些的吧?反正IPAD里面,我都只是给她装些英语歌曲、数学视频啥的,让她没事就看看好了,省却我不少的心事。
  孩子的期末是1月5号考的,英语和科学都是已经提前考了的,也没去管,只是有一天随口问她考的如何,人家轻描谈写地说:英语嘛,太简单了,好像是满分吧,可惜全班期中、期末都是满分的就我和另外一个;科学嘛,应该有92分以上,老师说答案的时候,好像是错了三道。
  上面说了,孩子刚刚进小学的时候是有外教的,不过后来被取消了,只是我看这家伙回到家里了,英语作业也不怎么做的嘛。叫她听听英语磁带,说是没有听歌那样好玩;叫她写单词嘛,人家不乐意:有啥写头嘛,早就会了。
  无语了,随她去吧。
  元旦放假,刚好放到考试前一天。我看看这家伙,一天到晚看音乐会啥的,咋一点也不急的?有时候,毕竟还想着她能考得好一点的嘛。
  催她学习,女儿在电脑面前移动着鼠标,头都不抬,甩出一句:“是你考试还是我考试啊?”
  “你考试就不用看书的吗?考试你有把握吗?”
  “不是你考试你急什么啊?你自己不是说了吗?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你看我平时都不玩的,难得放假玩一会,看你都烦死人了。”
  “你们同学不都是在复习的吗?就你这样。”
  “我怎么了?平时比我厉害的同学,我现在都赶上或是超过他们了,有什么好怕的?”
  被她气得转身出门去,摸了一支烟在楼道里吸着。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4:14:51 | 只看该作者
没几下,门缝里钻出小家伙的头:“爸爸,你过来。”
  让她自己出来,这家伙笑嘻嘻地看着我:“我们打一个赌怎么样?”
  “什么赌?”
  “这样吧,我看你抽烟呢,对身体不好,也说服不了你。干脆我们就赌我考试平均超过90分,你就不再抽,可以不?”
  嘿嘿,小家伙,敢情要和我玩这个了?
  “不行,太低了,你们的题目本来就简单。”
  “那92怎么样?”
  “也不行,95分,低于这个数免谈。”
  女儿低头想了一会,答应了:“好的,拉钩。”
  按小孩子的拉钩方式完成了约定。
  约定好后,感觉呢,既希望她能赢又觉得不大靠谱,毕竟这样的考试还是要拉开分数的。女儿的成绩一直比较稳定,但要完成打赌的这个目标,也不是易事呢。
  本来还以为这家伙这样约定后会对学习有所改善呢,结果一天天看下来,人家照样与以前没什么区别,该做作业的时候自己做,到玩的点了,依然在电脑前面鼓捣鼓捣。但是两个时间点是一定要守住的:作业完成时间8:40、睡觉时间9:10,这是她们班主任为了约束班上孩子拖作业和保证睡眠时间而定的。
  快到考试了,又不想因此打乱她的作息时间,加上自己在单位里的杂七杂八的事情,因此也没对她的学习干涉什么,只是有时候我在边上看看她的这些状态,心中总有种疑惑:这家伙,不会是忘记我们之间的约定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