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154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读总统奥巴马的9条家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1 09:5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总统奥巴马给两个女儿制定了几条看似简单,但操作性极强的家规。

  有心的父母在家庭细节中处处闪现教育智慧。

  NO.1 不能无理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地取笑。

  解读:不抱怨,不取笑,与人为善,成为精神和心灵都完善的有教养的人,才能以自信无畏的精神承担责任,迎接未来的挑战。

  NO.2 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解读:整洁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改变自己,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影响别人;

  NO.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解读: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闯自己的天地,多掌握生活的技能,才能坚强、游刃有余、幸福地生存下去。

  NO.4 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解读: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并教导孩子维护好自己的空间,尽到自己的责任。

  NO.5 帮父母做家务,每周1美元。

  解读: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义务并从中获得劳动的乐趣,一方面让孩子懂得有付出才有回报,另一方面在金钱的运用中学会理财。

  NO.6 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

  解读:勤俭节约是美德。快乐不必来自于虚华的礼物和聚会。

  NO.7 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

  解读:养成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具有严谨生活节奏的人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生活。

  NO.8 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跳踢踏舞等。

  解读:快乐的童年需要孩子在丰富的课余生活中体验,并发展自己的爱好,成为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NO.9 不准追星。

  解读:不盲目崇拜,做有坚定的人生准则和人生信念,能独立思考、自立于世的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3-11 09:50:4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3
发表于 2010-3-11 09:51:04 | 只看该作者
你家里有“宅娃”吗?
自“宅男”、“宅女”之后,“宅娃”又成为一个流行词。什么是“宅娃”?就是成天待在家里不出去,上网、看电视、看书,或是自己跟自己玩,几乎没有伙伴的小孩子。



  记者了解到,现在的“宅娃”有几种情况,有的上学期间很正常,一到假期就“宅”在家里;严重的甚至恐惧去学校,常常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不愿出门。



  对此现象,广州市慧苑心理咨询中心张功和指出,孩子“宅”在家里是一种很危险的趋势,不仅影响身体发育,还容易变得孤僻,形成交往障碍,甚至发展成自闭症。



  轻度“宅娃”:寒假在家独自玩



  寒假快开始时,肖女士就已经为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安排好了假期生活:“每天早晨八点钟起床吃早饭,然后做两个小时的寒假作业,完成作业后可以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午饭我会提前做好,到时候你自己在微波炉热一下,饭后睡一个小时,下午2时半开始练书法、绘画,5时以后在家自由活动。”看着这密密麻麻的日程表,女儿露露却没有任何怨言。“其实,我都习惯妈妈的安排了,每个假期基本都是这样度过的,而且在家比上培训班舒服,不要那么赶着去上课。” 露露天真地说道,她很喜欢爸爸妈妈上班后,自己一人在家的感觉。



  为什么不给孩子安排一些室外活动呢?肖女士解释道:“家里没有老人带孩子,她自己出去我不放心,万一出现安全问题可就麻烦了。”



  记者了解到,每到寒暑假,总有一部分同学是“宅”在家里的,有的甚至几天都不会出门,以初中生和小学高年级生为主。



  点评:过度担忧,孩子缺乏安全感



  张功和表示,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无可厚非,可是对外界情况担忧过度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试想,当父母一遍遍地向孩子灌输外界有多不安全时,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对外界产生抵抗力,而很多时候,他自己并没有去实践,没有去判断,只是听信了这个被夸大的危险,久而久之,孩子会主动变得喜欢“宅”在家里。整天待在家里不出门,缺少运动,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而“不见天日”,只玩电子产品,也容易造成近视。从心理角度来说,如果长期自得其乐,会变得害怕与人交往,导致性格缺陷,开学后,也很难适应,严重的会影响学习。



  重度“宅娃”:不愿上学,“自闭”在家



  对于寒暑假里出现的“宅娃”,有些父母认为不必过于紧张,等开学后一切就会好转,可是,孩子如果常年“宅”在家里不愿上学,那父母可就心焦不安了。



  陈女士目前就遇到这样的情况,他的小儿子今年17岁了,从去年起就开始“闭门不出”整整一年。记者了解到,因为陈女士两口子以前做生意忙,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小学时,孩子的成绩很好,在班级都是前几名。中学时,孩子转学跟随陈女士居住,因为读的是重点班,他的成绩并不突出。



  也许是因为转学的缘故,他在新学校的人际关系很差,几乎没有朋友。有一次,他希望妈妈给他买一部手机,但陈女士没答应,此后,他开始拒绝上学,成天待在房里上网,吃饭也回到自己的小房,不让妈妈收拾他的房间,再后来,他开始喝酒、抽烟,并有了自残行为。在这期间,陈女士也想了很多办法,请他的同学来家里玩,和孩子谈心,可每次都被他撵出去。心痛的陈女士无奈之下寻求心理师的帮助。



  点评:孩子没病,父母“有病”



  张功和指出,在多次接诊中,他发现“宅娃”已非个别现象,他曾经接触到有小学四年级孩子待在家里不愿上学。其实,很多“问题孩子”都是由父母“制造”出来的。通常情况下,当父母发现孩子没有按常规做事时,第一反应就是我的孩子出问题了,然后就会去质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会说教孩子:“你应该这样做。”而并没有仔细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孩子每一次“非常规”的行为其实都是“正常”的,这是他成长过程中的探索。



  父母应该谦虚地跟孩子说:“看到你这样做,妈妈有些不舒服,我怀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你能否陪我去看看医生,看问题出在哪里?”以这样的语气跟孩子谈话,大多都能消除隔阂,孩子也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育孩子从小问题着手,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愿意和你说话,也就不会产生大问题。








  性格型“宅娃”:“宅生活”也很丰富



  珍珍是一个比较文静的女孩,今年上初二,寒假第一天早上,她睡到自然醒,快11时的时候,吃了午饭,然后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也没什么特别感兴趣的节目,电视频道被换来换去,下午3时,珍珍打开电脑上网聊天。“第一天的‘宅生活’很颓废,不过以后的‘宅生活’可是丰富而有意义的。”珍珍笑道,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每天早饭后是两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从青春类《最小说》,文学名著《边城》到畅销书《我们台湾这些年》等等都在她的涉猎之内。下午2时是兴趣爱好时间,弹一小时钢琴,然后做做手工布艺,累了的话就在阳台上舒展一下。



  “我不喜欢热闹,难得有这么长时间可以好好待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开学后又得忙忙碌碌了。”珍珍对目前的“宅生活”感到非常满意。



  点评:不要强制干涉



  对于这种性格型的“宅娃”我们要辩证看待,首先不要强制干涉他们的“宅生活”,最好是顺其自然,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物质运动强健身体,精神食粮充实心理世界,两者不可或缺。其次,条件允许的话,在家里准备一些运动器材,让孩子抽空锻炼锻炼。孩子之所以文静,既有先天性的因素,也与后天教育环境有关,父母在平时要有意创造条件让孩子多与外界交往。



  支招:让孩子脱离“宅生活”



  ●找伙伴:从小时候,就给孩子找一些好伙伴,假期里,几个人就可以结伴玩些户外游戏,避免长时间独自待在家中。



  ●报兴趣爱好班:根据孩子意愿,报一些活动兴趣班,学东西在次要,关键是让孩子能继续和同伴在一起玩闹、学习。



  ●带孩子外出:父母尽可能抽时间多带孩子外出活动,一起去体验大自然,参观名胜古迹,不仅仅增长知识,而且可以让孩子彻底放松,忘掉学习的压力。



  ●下班后多跟孩子交流:利用晚饭后的时间,跟孩子一起散散步,说说心里话,或者一起看看电视,娱乐一下,别老催着他抓紧时间学习,早点睡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