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礼貌,让孩子更受欢迎!
4岁的琦琦和妈妈一起到公园玩,迎面遇上邻居陈妈妈一家人,妈妈连忙教琦琦和大家打招呼,还请琦琦把手上的球拿给小弟弟玩。向来嘴甜又有礼貌的琦琦一点都不犹豫,立刻开心地和小弟弟玩了起来。
嘴巴甜的孩子得人称赞,当孩子表现大方得体,身为家长当然是与有荣焉,因为那代表自己的家庭教育做得好。
但每个孩子个性气质不同,不见得都能有符合大人期待的表现;有时爸妈会觉得无奈,该教、该提醒的都没少,为什么孩子就是做不好?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见人问好打招呼,真的只是简单的开口而已吗?对孩子而言,常被要求跟不熟的人说话问好,难道不会疑惑,为什么这样就叫作有礼貌?而我们又为什么要有礼貌呢?
朋友是玩伴,更是学习对象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相处的润滑剂,代表着对他人的体贴和关怀;有礼貌的态度与行为可以让他人觉得舒服、受尊重,同时也让自己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或者更顺利的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礼貌虽然重要,但礼貌的养成是一个长时间的历程,因为真正的礼貌不光是口头上的表达,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去体会他人的感受,为他人着想,所以孩子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靠心智成熟与教育启发两相配合,这是一个由外而内深化的过程。
孩子从行动中慢慢理解礼貌
虽然要达到真心的为他人着想是需要时间的,但礼貌教育还是应及早做起,爸妈要给孩子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日常应对进退中自然而然感染到合宜的态度与行为。
当然,孩子在初期不一定能够真的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例如:接受他人的馈赠或善意的对待时要说「谢谢」,也许不是出自衷心的感激,而是说「谢谢」会让对方以后还会继续对我好;不小心造成他人的困扰时要说「对不起」,或许也不是出自真正的歉意,而是说「对不起」能让对方不会对我生气。或者甚至,只是因为说了「谢谢」、「对不起」,才得到妈妈的称赞。
尽管如此,孩子能有这样的应对行为,即使习惯远多于理智,已经值得赞扬。爸妈可在往后的教育中,再让孩子渐渐体会这些行为的涵意与对他人的影响,将这些表现变成认知的一部份而不只是习惯动作。
4种学习礼貌的好时机
表现礼貌不只是常说「谢谢」和「对不起」而已,其实日常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礼貌,爸妈应该掌握不同的时机,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与提醒。
•和他人见面时:爸妈在平时要常常告诉孩子怎么称呼他人,让孩子习惯见面时要叫人,而且要直视对方。参加社交活动前,也可以先让孩子知道会见到谁,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人,让孩子先对这些人产生兴趣或感觉,届时打招呼会更自然。爸妈更可以进一步跟孩子解释:「说『叔叔阿姨好』会让他们高兴,他们也会更喜欢你,你想想,你每次叫人后,他们是不是都笑得很开心,说你很乖呀?」
•对他人有要求时:爸妈应该常提醒孩子,想请别人为自己做事的时候,不能认为别人一定要帮忙,自己要先想想这样会不会让别人觉得麻烦或不高兴,而且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你……」「可不可以帮我……」,如此可以让别人更乐意帮忙喔!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学校里也常有机会练习这样的对话。
•在公共场所时:在公共场所想减少孩子出现失控的行为,爸妈要善用各种机会提醒孩子公共场所应注意的礼仪,例如:「我们在公车上说话要小声一点。」「如果你已经吃饱了,可以在位子上玩玩具,不要在餐厅里跑来跑去,这样会撞到别人喔!」虽然孩子不一定能够马上做得完美,爸妈还是要有耐心的提醒孩子留意他人的感受,学习做一个体贴的人。
•当遇到他人没有礼貌时:「妈妈,那个人撞到我都没有说对不起……」现实生活中难免遇到这种状况,这时,爸妈要避免数落对方,或许可以试着这么说:「我想那个人不是故意的,你看他走得这么快,一定是有急事才来不及说,我们原谅他好不好?不过如果是你不小心撞到别人的话,还是要记得说对不起喔!」试着引导孩子用正面的角度来看待他人的行为,但还是要确认应有的行为准则,避免孩子产生怀疑或混淆。
别忘了给孩子尝试与学习的时间
孩子毕竟是孩子,爸妈不能强求他们短时间内就能变得进退有度、彬彬有礼。遇到难免发生的意外和失态,请避免指责,不妨多用一点耐心和幽默感来应对,让自己从容处理问题。
礼貌教育不是一蹴可几的,除了爸妈的教导之外,孩子也需要在实际的人际互动中累积经验,从他人的回应中反思与修正。只要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有礼的举止一定可以自然展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