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2-10 星期四 雨夹雪
打骂、溺爱、真爱 与 挫折教育
今天读“丹江春晓教师”的贴子“不妨对孩子“狠”一点”中,转载的一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
“
大意是这样的: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深坑,孩子好奇,下到坑里,玩了一会儿后,发现坑底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自己出不去了,怎么办?他想到了父亲,于是,孩子喊道:“爸爸,我上不去了,帮帮我!”父亲没有回应。其实,他知道父亲在距他不远的地方钓鱼,只是他没有想到父亲对他的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第一个反应是愤怒,并直呼父亲的名字,但父亲依然置之不理。这时,天色暗了下来,他有点害怕,感到一丝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但得到的依然是沉默。看着天色快要黑了,而父亲又不来救自己,小孩只得自己想办法。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爬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有几棵小树可以攀爬,他终于艰难地爬了上来。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钓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爸爸,我是自己上来的!”
”
现在有许多家长搞不清什么是对孩子的真爱,什么是溺爱。一字之差,但对孩子的影响却千里之别。这则故事中爸爸的做法,不管他是否学过心理学,但的确很有心理学的水平。 实际上,孩子知道父亲没来帮他,但孩子也知道父亲就在旁边。孩子的爸爸没有理孩子,但并未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打击性的影响,只是让孩子暂时的感到焦急。孩子至多是一会儿的挫折,这种挫折给他带来了思考,最后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N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溺爱随处可见,N多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都给家长包办了,结果家长累了,孩子弱了。我自己幼儿园的有几个家长(还有这学期准备来的家长)一直纠结幼儿园没装空调(年前,投资人洒性易性说:“还是装装空调,钱我出”)。我告诉家长,怕冷的不是孩子,是家长自己的心理。我们虽无法学习卢梭对爱弥尔那种“冬天浴雪”的强身健体,但过分焦虑也无必要--张家界的冬天并不像北方那么寒冷。
我们太关注孩子的物质环境了,而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 有一次,我摘录了阿莫什纳维利的对一名学生上课睡觉的人道主义做法,却引起几个老师批评是“讨好家长”。 更有许多人,仍然赞成“棍棒底下出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