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日记仅有9人得了高分,让我心里郁闷,平时都是15人左右。这引起了我的反思:现在绝大部分同学选材可以说基本过关,不少人都养成了关注生活、随时观察、当晚便在日记中记录下来的习惯,但为什么在批改时我总感到描写不生动、叙述不全面、刻画不详尽呢?也许我在日记格式、标点、拟题、分段等外部形式上要求过细,指导过多,却在文字的表达技巧上忽略了。
我认为,小学生日记固然要追求“我口说我手,我手写我心”的境界,追求童趣童心,语言的本色和天真,但一定的写作技巧还是需要的。有了娴熟的技巧,更能得心应手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写作也被列为一种能力,而凡是能力都必须经过“习得”【也就是训练】方可获取。游泳、骑车、滚铁环、捣桌球……莫不如此。
其实语文基础练习册中就有类似训练,比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几句话,用“……但……”造个句子,或者模仿一段话写一个片段,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样的表示顺序的连接词语,这是多么好的训练资源,却往往被我轻描淡写地past了。
低段日记教学,理应体现起步习作的特点,但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拔高了。我在潜意识中追求篇幅的长长长,格式的尽善尽美,极少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年龄和身心特征、语言发展的实际现状,本来应该是由写一句话到两句三句然后到一段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现在却希冀来个飞跃,不自觉地用篇的标准衡量弟子们的稚嫩文字,当然失望的时候居多。
还是放慢脚步,从写好几句话开始吧,不再苛求结构上的完整,努力把几句话写得精彩得当。
【作者简介】
秦克波,网名杏花江南。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论坛版主。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教龄23年,指导学生发表习作914篇。撰写教学随笔56万字。在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58篇。
近期心愿:享受诗意的教育人生,书写幸福的语文传奇!
人生格言:不在乎他人的毁誉永远做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