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37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钢琴演奏博士的几个人生片段 (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4 09:3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钢琴演奏博士的几个人生片段
                                                             摘自 乐建中 文/
    [人物背景]郑洁,青年钢琴演奏家。毕业于德国国立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学院,获欧洲最高演奏家文凭——钢琴演奏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宁波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987年,郑洁6岁,她正式走上黑白之旅。
        音乐有时候真的需要一种天赋。5岁的时候,郑洁的玩具堆里多了一架很小的电子琴,琴键也就十来个吧。从幼儿园回来,郑洁就用她的小手在琴键上“寻找”音符,她把幼儿园听到的歌曲试着在玩具电子琴上弹奏出来。她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找,觉得声音对了,就接着找下一个音符,然后把这些音符连起来弹一遍,居然旋律就出来了。小女孩自得其乐的游戏,在父母呵邻居的眼里却不同凡响——天赋啊!这样聪明的孩子不去学钢琴,可惜啊。
        于是父母带她到群艺馆去学电子琴演奏。郑洁说,现在想起来,学琴是父母给我的一份终生礼物。一起学电子琴的有9个小朋友,郑洁是学得最好的一个。郑洁平时胆小,在公园里玩耍什么的都显得怯生生,惟独弹上了琴,胆子就大了,一点都不怵,发挥得相当出色。
    电子琴老师陈婷婷说了,这孩子这样有天赋,可以让她学弹钢琴的。
      1987年,钢琴对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来说还是显得有点奢侈的,但是既然老师提议了,父母就得全力以赴。每个星期天,郑洁的父母是这样分工的,母亲背电子琴、提饭盒,父亲带女儿,两辆自行车载着梦想和希望从家里出发了。上午在群艺馆学电子琴,中午3人对付着把自己带的盒饭吃了,下午父母带着女儿到永寿街一户有钢琴的人家家里去练琴。
    这年年底,父母咬咬牙给小郑洁买了一台钢琴。她当时的家就在现在宁波大剧院那个位置,5楼,是顶楼,楼梯很狭窄,钢琴无法搬上来。后来搬运的人想出了一个法子,从阳台上吊上来。当钢琴从阳台上缓缓地放下的那一刻,小郑洁有一种喜从天降的感觉,高兴得一下子蹦了起来。
八九岁的时候,郑洁在学琴的时候有时候会走神,喜欢摆弄一下漂亮的小衣裙,老师说:“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郑洁说,那个时候老师一定有过很多教诲,但是就是这句话印象深刻,并且一直铭记在心中。
        1989年,浙江省第一届少儿钢琴比赛在宁波举行。在老师心目中,郑洁是宁波参赛选手中的“一号种子”。郑洁在比赛中也很自信,她有一种把脑海里储存的音符倾泻而出的渴望。不料,郑洁酣畅淋漓的表演并没有得到评委的首肯。比赛共两轮,郑洁在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在父亲的要求下,郑洁耐着性子在台下继续观看小琴童们比赛,她紧盯台上的眼睛显得特别晶莹,因为她的眼里已经含满了泪水。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郑洁很纳闷,教郑洁弹琴的“钢琴奶奶”林元宁也很纳闷。林老师把郑洁带到评委之一——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授郑曙星那里,让郑洁单独弹给郑教授听。郑教授仔细听了郑洁的演奏,认为这孩子音乐天赋好,基本功也不错,就是弹奏速度没有控制好,致使许多声音含糊带过。郑教授还说,她非常喜欢郑洁的灵性,愿意收她为徒。
    事后想想,这倒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际遇和转折,从此,郑洁的眼前,打开了一个新的钢琴世界的窗口。
德彪西12首超级练习曲(专辑CD)




16岁,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16岁,花季少女的郑洁,在经过最初的陶醉和分神之后,慢慢变得沉稳和成熟起来,她的琴艺也在不断提升。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初中与高中是衔接在一起的。郑洁是1993年考入这所令许多音乐学子向往的学校的,但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如果专业水平下降或者文化课数次不及格,也是会被退学的。郑洁刚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时候,的确有过短暂的陶醉,她似乎也有充分的理由陶醉——她的绝大部分同学都是从音乐学院的附小升上来的,像她这样外地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地突破重围考进来,纯粹属于凤毛麟角。上海又是一个大都市,有许多吸引人的注意力的地方,这难免会使刚刚进入这个城市的人分神。
    到现在,郑洁还在暗暗检讨,有那么一段时间,自己有所松懈了。在琴房练习曲子的时候她偷偷地看琼瑶小说,曲子照弹不误,小说也照看不误。或者边弹曲子边与偷偷串琴房的同学聊天。从我这个外行人的眼里看来,能一心两用,功夫实在了得,就像一个熟练的司机一边打手机一边还能稳稳地驾驶。但郑洁说,那时实在幼稚,把演奏当成了熟能生巧的事情。其实钢琴是要用心演奏的,心不在焉,曲子就没有灵魂了。
    好在,郑洁很快地把握了自己。在深夜,有时候她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最初联系,这其中的艰辛会让她感慨万千。她在想,如果自己的成绩下滑了,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父亲。
    在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之前,几乎每三个星期天一次,她和她的父亲奔波在宁波与上海之间,这样的奔波持续了四年。
    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限制,上海对宁波来说还是显得有点遥远。坐火车去,车票不好买,班次又不理想,只能偶尔为之。最好的选择是坐轮船去,能在船上休息一个晚上。但是,轮船票更加紧张。托亲朋好友排队买船票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即使乘上了轮船,也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意外的事情偶有发生。譬如有一次,因为大雾的原因,轮船途中抛锚,星期六晚上上的船,到上海已经是星期一早晨了,早已错过了预先约定的授课时间。还有几次,赶到郑曙星教授家里,郑教授家里没人。原来郑教授的爱人病了,她陪爱人去了医院,无法正常授课了,他们也就只好返回了。
    郑洁说,我内心是很感谢我的父母的,是他们的坚持成就了我现在成功。如果父亲在奔波于宁波与上海之间因为有这么多的波折而放弃了,那就是功亏一篑了。况且,对当时的父母来说,我在钢琴演奏上到底有没有出息,的确还是个未知数。
    其实,郑洁的父亲在当时扮演的角色并不仅仅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的家长,他还充当着一个“编外的助理教师”。老师授课的时间很短,说些最要紧的东西。郑洁的父亲就买来相关书籍,把老师说的东西细化、具体化,帮助郑洁理解。纯音乐方面,郑洁的父亲帮不上忙,他就从激发郑洁的兴趣入手,在郑洁练琴的时候给她摄像,让她有一种在舞台上演奏有电视台录像的感觉。郑洁的父亲还买了很多音乐会碟片,让郑洁观看,陶冶她对音乐更深层次的情趣。
    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寝室里,郑洁每当想到这些,她就会在心里默默地说,父亲,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