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某某”、“复旦投毒案”、“家风”,在中国教育报的家庭教育沙龙上,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从这几个社会热点切入,聚焦中国家庭教育现状,指出家长心态、行为和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存在三重阴霾,家庭教育被严重扭曲。
■多家长整天发愁孩子厌学,却不知道孩子没有兴趣是因为被家长过度关注,伺候得太勤了。
■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让孩子获得主动性和自制力的平衡发展。
■家庭教育没有点金之术,最重要的“道”,就是尊重、保护孩子生存、发展和参与的权利,提高家长素质。
“李某某”、“复旦投毒案”、“家风”,在中国教育报近日召开的家庭教育沙龙上,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从这几个社会热点切入,聚焦中国家庭教育现状,指出家长心态、行为和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存在三重阴霾,家庭教育被严重扭曲。
家长的心态:群体性焦虑 输不起心理
在中国的家长,尤其是城市的家长中,正蔓延着一种难以自拔的群体性焦虑。他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输在起跑线上,而且起跑线不断前移,两三岁的孩子就开始上各种培训班。家长们真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在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多上一门课之间,应该如何选择?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人格养成,帮助孩子发展个性和实现自我。但今天许多号称爱孩子的家长,却严重违反了基本的教育准则,为了考试分数不惜牺牲孩子的健康,到处寻找一抓就灵的方法。与美国、意大利、瑞士的同龄人相比,中国中小学(微博)生每天要少睡四五十分钟,高中生少睡一个小时以上。
这种望子成龙心切、操之过急、过于恐慌、揠苗助长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反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价值观就是分数竞争、名校崇拜。其实有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中小学的学习成绩与他今后的社会成就没有直接关系,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考试成绩更重要。因为走上社会以后,真正产生影响的并不是中小学的考试成绩,而是综合素质和能力。
评价家庭教育是否成功有两个标准:小学时有与书为友的阅读习惯,高中阶段形成独特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比如著名作家老舍对子女的要求:一是粗通文墨;二是有一技之长;三是不欺负人也不被人欺负。这些要求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做到的。
有人说新生代大学生“有理想没方向,有个性没主见,有学历没学问,有知识没文化,成年人未成人”,这也许有点夸张,但很多年轻人选择大学时一片茫然,大学毕业后又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这无疑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我主张消极的教育观。比如家里养花就不能太积极,太积极可能就养死了。肛肠科手术以后,大夫跟病人交代,每天要清洗、敷药,但不要伺候太勤了。因为花和身体是生命,有自主性,能够自己运转和康复,你稍微帮一些小忙就行了。孩子是更复杂的生命,是一个小宇宙,有自己的主体意识,不是玩物,不是由你来操作,由你来彻底掌控的。他们有他们的节奏,有他们的规律,要按他们自己的节奏走,要按他们的规律走,稍微变一点儿都会干扰他们的生存和发育。所以家长对孩子不能太积极,要让他们像花儿一样自然生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具体到“教”和“学”上,也是“教”要消极一点儿,重要的是“学”,孩子愿意学,有兴趣、有积极性,一切都有了。家长老去干扰,孩子没有兴趣,产生不了学习自主性,就报废了。在《论语》里,“学”出现了56次,“教”只出现7次,孩子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教”的重点也不是教某科目的知识,而是教他会“学”,这才是真的。
很多家长整天发愁孩子厌学,却不知道孩子没有兴趣是因为被家长过度关注,伺候得太勤了,奖励和惩罚、胡萝卜和大棒子都给得太多了,这样顶多培养出听话的孩子,而不是自己喜欢学、内心在成长的孩子。
成才的支点是爱好,做不喜爱的事情是苦役。家长不要过度奖励和惩罚孩子,少打扰孩子,成绩少几分不要批评,多几分不要表扬,允许孩子在他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动力。
孩子一定要有空闲,一定要有东张西望的时间,有玩儿的时间,有在他热爱的体育活动中酣畅淋漓地流汗的时间。家长和学校不能把孩子的时间占满了,都占满了,孩子就没有自我、没有兴趣了,一定要高度尊重孩子,他会自己生长的。
家长们这种输不起的心理,跟独生子女政策有关。如果很多家庭是两个孩子,情况应该会好些。
家长的行为:缺规则底线 言传身不教
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越来越渴望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但家庭教育的误区也特别明显。许多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要给孩子自由、民主,但是往往忽视了规则和自制力培养,李某某的案子就是典型的放纵型家教,自由而没有自制力,欠缺道德底线。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让孩子获得主动性和自制力的平衡发展,平衡的教育才最有利于孩子和谐成长。教育是不能走极端的,只有自由没有控制、没有节制,孩子很危险的。
最近审判的复旦投毒案,我特别注意到一个细节,林森浩投毒之后完全有机会救黄洋,有机会让自己不死的!这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北大发生的投毒案,王某某看到同学中毒后的症状,突然感到害怕,赶紧拉着同学打车上医院,承认是自己下的毒。到了医院,当医生要做常规检查时,王某某承认是他下的毒,让医院赶紧救人。后来,中毒的同学住院治疗一年后基本恢复了,王某某被判了11年。
林森浩和王某某的共同特点是漠视他人、漠视情感乃至漠视生命,只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和技术等狭窄的领域,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可能带来的恶劣后果。这种“情感荒漠化”跟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有关。许多父母忽略孩子的情感发展,把家庭变成了学校,把自己变成了助教,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健康人格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孩子的“情感荒漠化”。
相比之下,王某某比林森浩敢于承认错误,他的良心未泯救了同学,也救了自己。从这里我想到,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打牢底线伦理,如北京大学何怀宏教授所说,要把握底线伦理的道德、公民义务和职业道德三个层次,而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底线。当孩子伤害了别人的时候,父母绝对不能轻易放过,一定得让他道歉,一定得让他认识到不能伤害别人,要有勇气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近几年的几个典型案件,李某某、药家鑫、马家爵,不同阶层的家庭都面临家庭教育的挑战,可见对父母的法制教育非常重要。
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时候,现在大家都在抱怨别人,反思自己的少。而父母不反思、父母不改变,只想让孩子改变,非常难。“家长要因孩子而改变”,这是我看了很多案件,尤其当了父亲以后的反思。家庭教育确实面临父母第二次成长的问题,而且无论从父母还是从孩子的角度,都应该从小从早。如果早期教育没跟上,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孩子到十五六岁时父母就教育不了了,专家都不一定有办法。
原来家庭教育大多研究怎样教育孩子,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现在应该更关注怎样教育父母,让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如果大人不想改变自己,天天想怎么琢磨孩子,往往事与愿违,实现不了目标。
我们对北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做了多份问卷调查,发现排在第一的共同点是家庭比较和谐,亲子沟通畅快,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夫妻、学校和隔代老人保持一致,不同教育阶段保持一致。98.4%的家长赞成重视自身修养是培养孩子的前提。
在各地做家庭教育报告时我也发现,家长们普遍感到迷茫,处于无知、无法、无奈的三无状态,没有专业人士可问,没地方去学,没有系统课程。于是出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误区,比如老找孩子的缺点,情绪化,重复教育,盲从盲目,强势,言传身不教,不能换位思考,全身心投入。过于投入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
教师有引导家长成长的责任,师范教育应该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学校既是孩子成长的乐园,也是家长成长的学园。如何做家长、家长面对孩子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怎么办等问题,需要有专业人员提供帮助,教师当仁不让!可是我们的教师教育课程缺少家庭教育指导这个模块,现实中很多教师不知道怎么跟家长沟通,公立学校的教师跟家长沟通时是俯视的,而私立学校的教师跟家长交流的时候是仰视的,这两种情况都不可能做到平等交流,无法有效指导家庭教育。
在现代化的今天,几千年中国社会建立的夫妻有别、父子有亲、兄弟有悌、长幼有序这些传统的家庭伦常面临彻底崩溃,家庭的价值观念、婚姻制度、代际结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家庭功能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教育面临着深层次的挑战,亟须科学家庭教育观念和正确家庭教育技能的舆论引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