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1:放平心态,切勿急于求成
家长要明确让孩子学琴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学琴陶冶性情、增加艺术修养、多点生活情趣呢?还是想让孩子走专业道路,长大后成为演奏家呢?不管出于哪种目的,家长都不要急于求成。不少家长在孩子学琴之初就问老师:“我们家孩子什么时候能参加器乐比赛呀?学一年能考出三级或五级吗?在这样的压力下,琴童能不厌烦学琴吗? 父母过高的期望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建议2:打好基础,循序渐进
不管学什么乐器,其学习进度和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不管是手指的技术性,还是曲子的音乐性都是畸形发展,知识结构不系统、不完整、遇到的就学一下,没遇到的就成为盲点。这样的琴童是得不到长足发展的!刚开始学琴应以打好基础为主,等到琴童的手指条件和综合素养达到相应的程度,自然就会出成绩。
建议3:兴趣“跌停板”,励志很关键
事实证明,学琴之初,很多琴童的兴趣都是呈波浪型的,有巅峰期有低谷期。当孩子遇到喜欢的曲子、技术难度又适合时,就会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地练琴,且陶醉其中,当孩子遇到“不好听”的或是技术要求超出能力所及的曲子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能专心练琴,甚至退缩。孩子正处在天真活泼、不谙世事的时期,在心智、兴趣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父母的思想观念对孩子的早期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时,家长不要陪着孩子唉声叹气或轻言放弃,而要及时鼓励,讲一些知名音乐家小时候的励志故事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多听或看示范演奏,找找弹不好的原因,把难点化整为零,一天解决一个,相信琴童很快就能走出兴趣低谷。
建议4:规律化练琴
有不少这样的琴童:悟性很好、接受速度很快,可下次回课时,却只能勉强弹完,完全不得要领。原来,这类琴童练琴时间很随意,放学回家后先玩再吃饭、写作业,临睡时才想起来还没练琴,匆忙弹一会儿就算完成任务了;或者迫于父母压力,回家后先练琴,但练琴时想着玩,玩的时候又觉得琴还没练好!这种乱而无序的练琴方法往往会出现练琴时间也不少,但总是事倍功半。父母应当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把自由玩耍、做作业、练琴的时间划分并固定下来。每天练琴的时间固定后,轻易不变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孩子会觉得练琴是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偶尔不练琴反而会觉得少点什么。长期坚持,兴趣就会变成习惯,而当习惯成自然时,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建议5:营造良好的学琴环境
环境造就人,这已是一个争的事实。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有序、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一些家长忙于生意或事业,即便在家也是电话不停、朋友不断,对孩子只有一句:“快去练琴”,在这种得不到切实的重视,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琴童是无法安心、投入地练琴的,弹出来曲子也是急急忙忙、毛毛燥燥、毫无乐感可言。
建议6:该放手时就放手
有这样的一个小琴童:视唱谱子时,必须妈妈带上一起唱。练琴时,遇到不认识的音符就向妈妈招手:“妈妈,这个音符唱什么来着?”这种过并依赖的琴童,总有一天会像一台缺油的机器在漫漫的学琴路上戛然而止。所以,在学琴之初,我们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自已能做的,决不代替。先从小事做起,打开琴盖、放乐谱、擦拭乐器等都要孩子自已做。视唱曲子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已唱,遇到不认只的音符,可找出大谱表让孩子从学过的最简单的音符开始,自已说出音符的唱名,这样记忆才深刻。尽量让孩子自已练琴,即便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家长也不要总是打断他,这样孩子很容易分心,等到他弹完一遍,再指出错误并单独练习效果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