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 15:02:59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晴
在回家的车上继续看《朗读手册》,看到关于SSR(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持续默读”的讨论,想到应该让丁丁有一些自己阅读的时间。回到家,我和丁丁提起昨天给他的这个月的《幼儿画报》,他当然是要求我给他来讲。我对丁丁说他应该自己读其中的一部分。于是丁丁提出,每个人读一页,交替着读。我想了想,虽然觉的这是一个折中的做法,但是考虑到应该循序渐进,还是答应了。没想到,小家伙又说他说的是从明天开始这样做。这个时候丁爷从旁边说:今天他确实显得很累,从园里回来的路上让抱着呢。我猜想也许这几天早上起的有点早,丁丁还不太适应,另外也许中午在幼儿园没有睡好。于是答应从明天(也就是今天晚上)开始这样做。今天晚上,各读一页《幼儿画报》,希望小家伙不会再提出不乐意做。
洗涮时间,和丁丁一起泡脚的时候,我提起了昨天读《拉维尼娅的魔法指环》,回顾了一下情节,我问丁丁:多维尔给拉维尼娅出的主义是把动物园的动物送到哪里去?丁丁当然想得起来,是非洲。于是,我又发散性地问丁丁:你还在哪里看到读到过把动物送到非洲的情节?我是想让丁丁回忆起他曾经看过的电影《马达加斯加》和连环画《猫和老鼠之狮子莱奥》——注意,我想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确定一下马达加斯加究竟是不是非洲,而且更没有意识到我对这个似乎应该是常识的的问题其实还不确定。当我问丁丁的时候,丁丁起先说不知道。我说想想看嘛,于是丁丁想了一会儿,缓缓的说出了《马达加斯加》。但是随即又表示不对,因为他认为《马达加斯加》演的不是非洲的事情,理由是电影中有瀑布、大树等等(他还说了几样东西,我没有记住。这电影是老早看过的,可见小家伙记性之好)。这个时候我才反映过来我并不知道马达加斯加在哪里,而听五岁的儿子这么说,也就真的觉得马达加斯加不是非洲。于是我当时不求甚解的按照丁丁思路说那电影演的是雨林当中的事情——但是我没有考虑,雨林中有狮子吗?
刚才,在我要写这篇日志的时候,我知道我必须查阅资料了。一查,我的脸有点发烧:马达加斯加就是非洲!——这个事情,一定要在今天晚上明确了,不能让儿子获得一个错误的知识记在脑子当中啊。
另外,更主要的是——以后再想问丁丁什么问题的时候,要备备课了,不能自己还没有搞明白的事情,拿出来就跟孩子说。切记,切记!
在日复一日的有书陪伴的生活中,丁丁的语言发展和语言兴趣还是不错的。这一点让我挺欣慰的。对书的爱好,也提高了丁丁的语言能力和使用语言的兴趣。比如最近好一段日子里,丁丁挺喜欢自己自编谜语。对于这种带有韵律的句子的使用,我想一方面来自幼儿园,一方面应该是来自《幼儿画报》的影响。当然,如果没有每天不间断的对书籍的接触,丁丁也不会对语言有这样的敏感的兴趣。
现在来说丁丁的谜语。昨天,看完《幼儿画报》上一个关于草莓的故事之后,丁丁说:爸爸,我给你说个谜语。我很有兴趣的听着。丁丁几乎不怎么构思,说:“上面一根细杠子,底下有点短头发,下面有个小皮球,皮球有点偏撒气,上面许多西瓜子。”——我当然猜的出是他刚刚看过的草莓:“细杠子”是指草莓把儿,“短头发”是叶子,“皮球”是指草莓本身,因为上圆下尖,所以是“撒气”的,“许多西瓜子”自然是草莓上的小点儿。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口头做出这样的谜语,作为爸爸我当然是很欣赏的。而且,我特别欣赏的并不是内容,而是丁丁对韵律性语言的把握和使用。他在说“皮球有点偏撒气”这句的时候,开始是六个字,没有说“偏”字,但是在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因为他的语感告诉他,这个地方应该是七个字。于是,他在一顿之后,加上了那个“偏”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