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水晶娃娃

大家听古典音乐,注重听内容还是旋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7 12: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艺术是大体相通的,美术、文学、音乐(大多)可以互相转化,就月亮为例,无论是美术、文学还是音乐都有很多作品。再说艺术的素材大多来自于生活。
发表于 2009-8-17 13: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贝多芬同时代的作曲家里,莫扎特不用说是歌唱性旋律的天才,意大利的罗西尼也极有才华,虽然比较浅俗。(不过本人觉得歌剧不就是俗的么,不喜欢像瓦格纳那样的神神叨叨的东西)
而贝多芬则完全不是一个适合写歌剧的作曲家,他在歌唱性旋律方面基本不灵,传世的欢乐颂也只是欢乐的颂歌,我听来多少是有些单调的。
不过,如果说莫扎特的美在于让乐器学会唱歌的话,那么我说贝多芬的美在于让乐器学会思考和想象。而思想是没有边界的,所以贝多芬的音乐带给我更丰富而深沉的体验和感动,那种仅凭人声的歌唱无法触动的境地。
做到这一点,当然离不开旋律,我觉得贝多芬作品里最优美的长线的旋律是第五钢协第二乐章,每次听到这段旋律,就仿佛看到深邃悠远的夜空,这甚至不能用“优美”来形容,而是一种更加深沉而博大的感动,是黑夜与命运女神Nyx的耳语。
但又不仅是旋律,有的时候甚至觉得优美的旋律有害于作品的完美。贝多芬在旋律上的流畅优美总的看来是不及莫扎特的,但他的强项在于结构和动力。贝多芬在第三和第五交响曲中都有着温柔明亮的第二主题,单提出它们来与莫扎特的优美相比是比不过的,但是它们在乐章中恰如其分地出现和自我表达,就像是一缕光明穿透层层云翕,温暖而有力。
贝多芬谙熟内敛与绽放的技巧,比如在A大调的大提琴奏鸣曲里,大提琴和钢琴相辅出一片悠长的铺陈之后,钢琴迸出一个强音,大提琴颤抖起来,交织出一片激动,听者享受那一刻的揪心的感觉,真是如痴如醉。
德国的顶级作曲家大体上都与贝多芬有着相似的特点,并不十分追求旋律的悦耳,而是更在意结构和动力上的完满发展,相比意大利系的烂漫风情,德系的这种特点以牺牲感官直接的愉悦为代价,而达到了精神与思想的愉悦。
发表于 2009-8-17 13: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曲家“用音符写文章”永远只是比喻而已,如果“费德里奥”剥离剧本,只让你听音乐,你还能听出“糟糠之妻”?
你不可能用剧情的优秀证明音乐的优秀,不能因为作曲家选择了一个高明的剧本就认定他的谱曲也高明。
对于歌剧艺术,如果作曲家用不好听的曲子谱出他所认为的深刻主题,我觉得这是不成功的谱曲,因为歌剧是要去唱出来让人听的,单独的人声唱不出和弦,唱不出多样的音色,节奏和强度的变化也很有限,如果再没有美妙的旋律,还怎么听?
我的基本观点就是声乐艺术不同于器乐,是一定要愉悦耳朵的。当然如果你认为只要表现的是好的主题,艰深晦涩的歌也算好歌的话,那就随你了。
发表于 2009-8-17 13: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听懂与听不懂”的问题
音乐作品不是文学,没有向我们传达某一主题思想的义务。而音乐上的主题,同样也只是音符的堆砌而已,因此并不存在听懂与否,当音乐引发你的联想,与你产生共鸣的时候,可以说你就是听懂了。除非作曲家留下文献,告诉我们第几小节,写作时的感想如何,第几小节,表达了何种思绪,否则,真正“懂”的人只有作曲家本人。
发表于 2009-8-17 13: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个人感觉如果不看作者的创作背景的话,可能连具体的情感每个人听的都不同吧~注意,是具体的,大致倾向肯定还是差不多的~旋律给人的不像文字那么具体,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包含的远比同篇幅的文字多~
发表于 2009-8-17 13: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是重旋律。
发表于 2009-8-17 13: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律代表:莫扎特 肖邦

内涵代表:勃拉姆斯 马勒

呵呵~看看你喜欢哪类就行了
发表于 2009-8-17 13: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律代表:莫扎特 肖邦

内涵代表:勃拉姆斯 马勒

呵呵~看看你喜欢哪类就行了
发表于 2009-8-17 13: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最近才开始听古典的,觉得吧,音乐这东西,主要在于自己的感悟,每个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我们不过是从中得到自己所需的东西罢了,所以大家不用为此争论不休啦。
发表于 2009-8-17 13: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欣赏的是绝对音乐!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