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度表现从谱面上看,肖邦在夜曲所使用的力度记号可分为三大类:
1.歌唱性旋律的“橄榄形”力度特征
在肖邦全部夜曲中几乎没出现“中级力度”记号mf、mp。在大多数旋律线下面都有“渐强—渐弱”力度标记。本文把这种标记称为“橄榄形”力度标记。旋律线下面有RP-f(或由f—pp)之间的力度并置,不是pp与f之间的简单的强弱对比,而是随着旋律进行的方向,音程的变化等,它所获得的是同级力度范围的不同强弱层次。从肖邦夜曲“橄榄形”力度特征来看,它歌唱性旋律的力度主要应在中级力度这个层次上。“橄榄形”力度的运用,体现了夜曲歌唱性乐句的本质。
2.力度对比并置
在段落之间运用力度强烈反差的对比可以获得不同的音乐形象。肖邦在Op27之1,Op48之1等作品里的不同段落里运用了pp—ff、p—sf强烈对比,来获得音乐的戏剧性发展。在肖邦夜曲中这种力度强烈反差的对比并不能完全满足肖邦对作品戏剧性刻画的需要。他通过对钢琴织体的改变,即用八度音重复和更丰富的八度和弦来加强音量,加强动力,如OP27之1的28—93小节、Op48之1的25—48小节运用pp-nf音量的层层推进,来获得音乐戏剧性发展。但肖邦在乐句结构内部里运用这种力度强烈对比(特别是沉思幻想、内心独白式的音乐里)来表现内在情感起伏的幅度和频率以及丰富细腻的音色变化。
3.重音“错位”
重音记号和“sf”记号经常出现在弱拍或弱位,这种“错位”改变了原节拍的强弱规律,造成了一种力度上的切分张力。如OPl5之3里的这种重音记号和sf记号的用法很多。肖邦力图通过这种力度上的切分效果来表现更加丰富的音乐形象。
可以看出,肖邦在力度的具体运用上即继承了巴洛克时代“阶梯式”力度特征,也溶进了莫扎特“强弱分明”和贝多芬“突强突弱”力度对比的特征,使夜曲更具有肖邦浪漫主义力度特征。
音区音域。音乐中所选择的音区、音域体现着作曲家塑造音乐音响的艺术构思,这也是衡量钢琴表现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肖邦夜曲音域总的特点是音域宽广、幅度变化大,音区使用的色彩感很强。其特点表现为不同形态的音乐对不同音域的选择和不同音区的结合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