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抓住教育契机。
在与孩子共同做这些“设计”工作时,是与孩子很好的亲子共处与沟通交流的时间。也是孩子反省自己行为的很好的契机。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给孩子主动权和参与权,家长尽可能多的给予指导,一起讨论图案色彩的确定以及绘画图案等,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担当。问题已经出了,能做的不是寻找后悔药或者责骂,而是主动承担责任。在与孩子一起完成这个工作的过程中,家长一定避免抓住“辫子不放”,或随时寻找时机对孩子数落一番,然后冠以美名其曰的教育:“您现在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吧?您看你有多蠢!你现在知道自己错了吧?下一回还要不要这样啊?……”,得饶人处且饶人,更何况是孩子,更何况事出有因。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一定要做到“无痕”,这个过程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3.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痛下狠手”的。这一定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这就是物理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在教育问题上的体现。家长一次一次的教育(儿子:因为你吵了我,就是那一天。……妈妈认错,解释后,儿子:你都吵过好多次了。),并没有对孩子产生积极的作用,反而激起了孩子的不满,进而这种不满因一次又一次的“教育”不断地在心里被沉淀下来,于是孩子的理智终于被冲动所替代,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妈妈一定要从这件事情中寻找积极的教育出口,不断修炼自己,并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而不是等到孩子的报复行为已经实施后,又不假思索的向孩子认错。此刻的认错,似乎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他的报复行为是有效的。于是他这样做是值得的,甚至是正确的。当孩子说过 “你都吵过好多次了。”的时候妈妈观察到并揣度了孩子的内心:声音仍然有些小,眼里似乎噙着泪水,感到做错事了。可我从孩子的回答和眼泪中读到的却是孩子破坏行为产生的“理由”和内心的委屈。言下之意是:都是你逼的。我的错都是你的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