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楼主: 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友网站 小朋友也玩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27:32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吝啬你的搂抱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27:39 | 只看该作者
女儿很小的时候,时不时会冲着我大声嚷嚷;“妈妈,抱抱!”理直气壮,根本不容你回绝。她那副追着喊着要你抱的模样,好像你这辈子就欠着她的“抱抱”。我一直就以为,孩子总是会随时随地说出他们的要求,他们的内心情感需求也同样会不加掩饰地表露出来。
  不是的。当孩子到了4~5岁的时候,甚至更早些,他们就知道了掩饰。我女儿进了托儿所以后,她会常常和我做一个她自己发明的游戏:抱抱小毛头。当然永远是她当小毛头。孩子当时的心理,大概觉得自己已经大了,不该再明目张胆叫着嚷着要妈妈抱抱,但她认为,小毛头是可以这么做的,于是,就来个第三人称,提要求的是小毛头,妈妈抱的是小毛头,可得到满足的是她自己,一点不难为情。早上起床,我们要玩这个游戏,晚上睡觉,更要玩几次这个游戏。
  后来她更大了,上小学和中学了,这个游戏我们照旧时不时要做一做,但名称给她改了,变成“有人要抱抱”。是啊,都已经是上学的人了,再让假扮小毛头,也已经令人难堪了,那就“有人要抱吧”。直到今天,女儿已经念高中了,星期天的早上,我们还经常搂搂抱抱,拍拍打打,亲热一通,不然,她会哼哼唧唧在床上赖半天。
  现在,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让孩子煞费苦心设计发明这些游戏,根本原因是我没能主动地去搂抱她。因为我的粗心也好,因为我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罢,总之,对于拥抱,我是一个吝啬的妈妈。
  最近,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有一位心理学家,为她的孩子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
  告诉孩子,他和妈妈有一个特别的游戏,如果他需要别人抱抱,心里才好过,只要冲到妈妈的面前,说“妈妈,今天你抱过我了吗?”妈妈就会伸出双手抱住他。大家紧紧拥抱着对方,心里一起数数,“l、2、3、4、5、6、7、8、9、10、11、12、13、14、15。”
  这位心理学家,这位母亲,在她的书上还特意写道:每次孩子们离开我的怀抱,都是心满意足的,乐颠颠的继续玩他们的去了。
  虽然我们大人无法做到完全了解孩子的心理,也无法满足孩子所有的情感需求,但是,我们可以做到不吝啬我们的拥抱。而且,对你所爱的人都一样。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28:39 | 只看该作者
学做孩子知音人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28:47 | 只看该作者
知道孩子今年几岁,喜欢吃什么,爱穿什么,也许并不难。但是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乐意干什么就不那么简单了,如何来了解自已的孩子呢? 

  1、细心收录孩子的生活资料。从孩子出生起就给他建立家庭档案,用以记录孩子的言行。从孩子的言行中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各种情绪反映和生活习惯喜好等,这样教育起来便可做到有的放矢。 

  2、从多方面听取对孩子的意见。从多方面获得孩子的资料可以避免对孩子认识上的主观偏见,有助于发现被自已忽视的问题。孩子最信赖的人是老师,最亲密的人是伙伴。从老师、伙伴那里获得的信息是父母最佳的选择。 

  3、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作为父母,不必处处以长者的身份自居,否则孩子会对你关闭心灵之门,让你一无所知。茶余饭后可以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两代人之间心理距离缩短了,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孩子的脾气、性格、兴趣、爱好等。 

  4、了解认识你的孩子。通过孩子的昨天和今天的比较,你能清楚地了解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父母要舍得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获得成功和体验,这是教育孩子的突破口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29:52 | 只看该作者
聪明妈妈说话讲技巧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30:05 | 只看该作者
面对儿子的乱发脾气

  儿子的手指不小心在关门时被夹了一下,于是狠狠地踢了一脚门。在旁边织毛衣的奶奶看到了,马上心疼地抓过他的手指,放到嘴边吹,还打了那扇门两下:“都怪门,都怪门,奶奶帮你出气。”

  我对儿子如是说:“小男子汉,是你自己关门不小心呀,怎么能责怪门呢?”儿子很不服气,大声地说:“是门把我夹疼的。”我心平气和地说:“门是不会动的,是你自己关门的时候,不小心把手指放进去了,才夹住的,怎么怪起门来?”我打开门,开始示范,“像妈妈一样,小心点,慢慢地关门就不会被夹住了。”儿子试了几下,笑了。我接着说:“以后,做事情要当心,不能乱发脾气,好吗?”儿子红着脸点了点头。

  我对奶奶如是说:“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磕磕碰碰是必不可少的。受一点挫折也是一种成长。作为父母,就应该教育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和疼痛,不能简单安慰,更不能把孩子自己不小心所造成的伤害迁怒于他人,这样会导致孩子丢失责任心,真正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懂得,自己犯了错误,自己承受。”

  听完我的话,奶奶拉着孩子的小手说:“以后,做事情可真的要小心点了。”

  面对儿子的生活不能自理

  儿子在家里的地位蛮高的,过着绝对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只要我提出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马上就会被家里的两位老人两面夹攻:“他还小呢,长大了就会了,这有什么可着急的……”这一次,我坚持让儿子把自己剥下来的果皮扔进垃圾筒,没想到,小家伙马上喊起来:“奶奶,帮我扔一下。”一旁的奶奶,脸上泛起无比的幸福,抓起果皮就想代劳。我立即制止:“请等一等,如果您听了我的话,还要帮他做的话,我不会阻止您。”

  我对儿子如是说:“妈妈让你做事情,并不是因为妈妈不喜欢你,相反是因为妈妈太爱你了。只有多劳动,多锻炼的人才能让自己越来越能干,以后,你会发现,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你会是一个最受大家欢迎的人,来,自己去把果皮扔掉,让妈妈和奶奶看看。”

  我对奶奶如是说:“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现在让他自己动手做事,不仅是培养他的独立精神,提高动手能力,还能使他因获得尊重而感到快乐,体验自己对家庭的贡献而感到自己的价值。俗话说得好:‘替孩子创办一切,又想让他们成为有出息的人,终将适得其反。’”

  听了我的话,奶奶把手里的果皮递给了儿子,小家伙高高兴兴地把果皮扔进了垃圾桶。

  面对儿子的无理取闹

  儿子最喜欢拉着爷爷陪他下棋,而且,每次下完都神气十足地跑过来向我告捷。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的每一次胜利都掺杂着很多的水分。那天,爷爷不在家,儿子便和我下棋,第一局我输给了他,他兴奋不已。第二局,我反败为胜,这时儿子开始耍赖,大声说:“不算,重新来,这步不算。”我就问他:“为什么啊,是我赢的啊,为什么不算?”没想到,儿子不依不饶,把棋子扔了一地,开始大哭大闹起来。奶奶见状,马上弯腰捡着棋子,还埋怨我:“你呀,跟他较什么劲啊,不能让着他点吗?”

  我对儿子如是说:“宝贝,下棋总是会有输赢的,这一回输了,那么下次用心,争取赢过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如果你输不起,以后就别再下棋了,要知道,输不起的孩子最没有用了,你想做没用的孩子吗?”儿子摇头。

  我对奶奶如是说:“我可以让着他,可是能无理要求别的同伴也忍让他吗?那是不现实的。即使今天我让着他,那以后呢?他总会长大,总会进入社会,那时残酷的竞争是没有人会同情、忍让他的。那他又该如何面对和承受。现在的游戏就是排练场,父母和孩子在游戏的时候,就应该教孩子公平竞争,面对失败而不气馁,因为只有经历了失败,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话说完了,儿子和奶奶也把棋子捡完了。我问儿子:“还想玩吗?”儿子点点头。奶奶加了一句:“输了还乱发脾气吗?”儿子摇摇头。看着他俩,我笑了。

  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儿子已经大了。在这一过程中,两位老人在我的熏陶下,对孩子的疼爱也变得越来越理智了。我想,家庭教育最忌讳的,就是内部不一致,所以聪明的父母,特别是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心平气和地进行协调,努力保持家庭教育的有序性、连贯性以及前后教育的一致性。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30:09 | 只看该作者
面对儿子的乱发脾气

  儿子的手指不小心在关门时被夹了一下,于是狠狠地踢了一脚门。在旁边织毛衣的奶奶看到了,马上心疼地抓过他的手指,放到嘴边吹,还打了那扇门两下:“都怪门,都怪门,奶奶帮你出气。”

  我对儿子如是说:“小男子汉,是你自己关门不小心呀,怎么能责怪门呢?”儿子很不服气,大声地说:“是门把我夹疼的。”我心平气和地说:“门是不会动的,是你自己关门的时候,不小心把手指放进去了,才夹住的,怎么怪起门来?”我打开门,开始示范,“像妈妈一样,小心点,慢慢地关门就不会被夹住了。”儿子试了几下,笑了。我接着说:“以后,做事情要当心,不能乱发脾气,好吗?”儿子红着脸点了点头。

  我对奶奶如是说:“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磕磕碰碰是必不可少的。受一点挫折也是一种成长。作为父母,就应该教育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和疼痛,不能简单安慰,更不能把孩子自己不小心所造成的伤害迁怒于他人,这样会导致孩子丢失责任心,真正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懂得,自己犯了错误,自己承受。”

  听完我的话,奶奶拉着孩子的小手说:“以后,做事情可真的要小心点了。”

  面对儿子的生活不能自理

  儿子在家里的地位蛮高的,过着绝对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只要我提出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马上就会被家里的两位老人两面夹攻:“他还小呢,长大了就会了,这有什么可着急的……”这一次,我坚持让儿子把自己剥下来的果皮扔进垃圾筒,没想到,小家伙马上喊起来:“奶奶,帮我扔一下。”一旁的奶奶,脸上泛起无比的幸福,抓起果皮就想代劳。我立即制止:“请等一等,如果您听了我的话,还要帮他做的话,我不会阻止您。”

  我对儿子如是说:“妈妈让你做事情,并不是因为妈妈不喜欢你,相反是因为妈妈太爱你了。只有多劳动,多锻炼的人才能让自己越来越能干,以后,你会发现,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你会是一个最受大家欢迎的人,来,自己去把果皮扔掉,让妈妈和奶奶看看。”

  我对奶奶如是说:“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现在让他自己动手做事,不仅是培养他的独立精神,提高动手能力,还能使他因获得尊重而感到快乐,体验自己对家庭的贡献而感到自己的价值。俗话说得好:‘替孩子创办一切,又想让他们成为有出息的人,终将适得其反。’”

  听了我的话,奶奶把手里的果皮递给了儿子,小家伙高高兴兴地把果皮扔进了垃圾桶。

  面对儿子的无理取闹

  儿子最喜欢拉着爷爷陪他下棋,而且,每次下完都神气十足地跑过来向我告捷。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的每一次胜利都掺杂着很多的水分。那天,爷爷不在家,儿子便和我下棋,第一局我输给了他,他兴奋不已。第二局,我反败为胜,这时儿子开始耍赖,大声说:“不算,重新来,这步不算。”我就问他:“为什么啊,是我赢的啊,为什么不算?”没想到,儿子不依不饶,把棋子扔了一地,开始大哭大闹起来。奶奶见状,马上弯腰捡着棋子,还埋怨我:“你呀,跟他较什么劲啊,不能让着他点吗?”

  我对儿子如是说:“宝贝,下棋总是会有输赢的,这一回输了,那么下次用心,争取赢过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如果你输不起,以后就别再下棋了,要知道,输不起的孩子最没有用了,你想做没用的孩子吗?”儿子摇头。

  我对奶奶如是说:“我可以让着他,可是能无理要求别的同伴也忍让他吗?那是不现实的。即使今天我让着他,那以后呢?他总会长大,总会进入社会,那时残酷的竞争是没有人会同情、忍让他的。那他又该如何面对和承受。现在的游戏就是排练场,父母和孩子在游戏的时候,就应该教孩子公平竞争,面对失败而不气馁,因为只有经历了失败,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话说完了,儿子和奶奶也把棋子捡完了。我问儿子:“还想玩吗?”儿子点点头。奶奶加了一句:“输了还乱发脾气吗?”儿子摇摇头。看着他俩,我笑了。

  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儿子已经大了。在这一过程中,两位老人在我的熏陶下,对孩子的疼爱也变得越来越理智了。我想,家庭教育最忌讳的,就是内部不一致,所以聪明的父母,特别是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心平气和地进行协调,努力保持家庭教育的有序性、连贯性以及前后教育的一致性。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30:28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最不能忍受的是妈妈的唠叨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30:33 | 只看该作者
一项跨国比较研究表明,不论是中国、日本还是美国的孩子,最不能忍受的是母亲的唠叨。面对喋喋不休的妈妈,他们先是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倘若母亲仍未停止训斥,他们只能“揭竿而起”——顶嘴反抗了。 

  孩子如此,名人也不例外。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去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牧师精彩的演说确实让他感动,因此他准备捐一笔钱。十分钟后,他开始对演讲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仍未讲完,他决定一文不捐。等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出于愤怒,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块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而反抗的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常常会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当孩子不听话,不照母亲要求做事时,心烦意乱的妈妈便会反反复复地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不安-不耐烦-反感讨厌。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我偏这样做”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所以,妈妈应向那些聪明的父亲学习,批评不在话多,而在于实际效果如何。对孩子的过错,应坚持“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非要再次批评也必须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而不要简单地重复。这样才会避免孩子“皮皮塌塌”,什么都不在乎的消极表现,而孩子的厌烦或反抗的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30:47 | 只看该作者
跟你的宝宝无话不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