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楼主: 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友网站 小朋友也玩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33:08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好像总听不到你的话,是吗?其实,他们并不是故意想惹父母生气,只是不能和父母一样有紧迫感而已。他们在按照孩子自己的时间表生活,而父母则是按照成年人的时间表生活和做事。

  他们怎么了?为什么听不进你说的话?

  5--6岁的孩子听不见你对他说的话,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他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太全神贯注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小时候的兴趣范围更加广泛、程度更加强烈、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更长了,这就很难让他们马上停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情,更何况他们还乐在其中呢。有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过高:父母看到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话,就理所当然地断定他在家里也同样能够做到。而真实情况是:孩子一回到家,就会很放松、很安逸,他觉得对父母没有必要像对老师一样总是听从。有时候,你的孩子行为懒散,注意力不集中,正是他感觉自己具有控制能力的一种体现,他想通过不理睬的方式告诉你:“我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我想做的时候再去做。”当然,在孩子累了、饿了、发脾气的时候,他也不会听从父母的要求。父母应该体谅孩子的情绪,给孩子机会让他放松下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你越责备孩子对你的话不理不睬,他就越听不见。如果父母换位思考一下,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也就可以容忍了。你可以设想一下,当你正在专心观看一个电视节目的时候,你的丈夫打断你说:“把电视关了吧。该做饭了。”但是,你并没有任何行为反应,那么你的丈夫就会生气了,口气也不耐烦:“你现在就该做饭了。如果你5分钟之内还不去做饭,那我明天晚上就不和你去看电影了。”听了这些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会乖乖地顺从吗?

  让他明白前因后果,让他看着你的眼睛,他就明白你在和他说话,你的话很重要。

  专家们建议,让孩子学会倾听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明白前因后果,比如,如果他现在不能马上去洗澡,过一会儿就没有时间看书和讲故事了。这个年龄的孩子逐渐能够懂得一些做事情的理由了,也开始考虑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了。比如,为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他必须准时到幼儿园,你可以告诉他:“老师希望你们都能按时到幼儿园,这样谁都不会错过连续故事的下一集了。如果你迟到了,我上班也就迟到了。”

  如果面对你的要求,你的孩子总是没有任何回应,那么你就有必要先问问自己,是不是自己一次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过多了。父母一下子对孩子提出几个要求并不罕见。有的父母会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时间到了,先把玩具收好,然后去刷牙、洗手、洗脸了。别忘换上睡衣再上床。”但是,对孩子来说,他很难记住所有的要求。所以,父母首先要使自己的要求简单化,提出要求后还要等30秒钟,看看孩子是否有回应,如果没有就再重复一遍。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到要求后马上行动,不要浪费时间。但这样的理想并不可能成为现实。不过,父母可以想办法让孩子缩短拖延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父母需要改变以前那种隔着很远命令孩子做这做那的习惯,而是要让孩子看着你的眼睛,这样他才能明白父母说的话是很重要的,不能当耳旁风。

  让孩子倾听8个办法

  1、父母保持冷静。

  孩子也像成年人一样,别人命令他做事或者威胁他的时候,他总是故意拖拖拉拉。所以父母需要保持冷静。为了避免自己被激怒,父母在提出要求的时候,可以事先给孩子一些时间,可以对他说:“再画5分钟你就必须去洗澡了。”

  2、让孩子重复一遍你说过的话。

  这样,你马上就能弄清楚孩子到底有没有听见你所说的那些话了。如果你的孩子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比如,他不会关上收音机,那么当你让他重复你的要求的时候,他就能趁这个机会告诉你他不会做。

  3、在游戏中让孩子顺从。

  你的孩子是不是喜欢把自己装扮成故事书里的人物?孩子一旦成为故事中的人物,反而能更加认真倾听父母的讲话了。而且,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幻想。父母与其在睡觉问题上和孩子发生冲突,还不如和孩子一起张开幻想的翅膀。先顺着孩子的思路设想:“如果我们从来都不需要睡觉,那该有多好啊。那我们能很多天都不睡觉吗?......”你的孩子一定很高兴和你一起无边无际地遐想,然后,他很可能去考虑和接受现实生活的安排了。

  4、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话。

  当孩子告诉你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把报纸放下,专心听孩子讲话。如果父母以身作则,做一个好听众,那么孩子就会跟父母学着做。

  5、免去责备,直接描述你所看见的现状。

  不必抱怨孩子做得不好,父母应该尽量避免责备孩子。比如,当你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的时候,与其质问他“为什么你把房间弄的这么乱”,还不如描述一下你所看见的现状,并给出建议:“我看见玩具到处都是,一不小心就会踩着、碰着。来,现在我们把玩具收好吧。”

  6、避免在短时间内让孩子开始做花费时间的事情。

  在孩子马上就要去上幼儿园或者去上学之前,最好不要让他开始画画;在不久就要出门的时候,父母不要同意孩子去看动画片的VCD。因为这些事情肯定做不完,到那时,想让孩子结束就难了。

  7、写明要做事情的清单。

  如果你感觉早上时间紧张,那么就告诉孩子早上出门前都需要做哪些事情,而且把每一件事情都写下来,或者用图形表达清楚。然后让你的孩子自己核对都做了哪些事:穿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父母要把记录的清单放在显眼的地方,以便经常给孩子提醒。

  8、夸奖你的孩子是个好听众。

  5、6岁的孩子总是希望自己不受约束,但他们也想使父母高兴。当你的孩子听到你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赏的时候,他也会非常的高兴,他感觉自己既没有受到约束又使父母高兴了。

  调整我们的说话方式

  ·不该说的话
  “我已经告诉你很多遍,进屋以后别忘随手关门。”
  ·应该说的话
  “进屋以后还让门开着,我会不高兴的。因为我不想看到苍蝇、蚊子都飞进来。”

  ·不该说的话
  “如果我数到三你还没有穿好衣服,那我就自己先走了。”
  ·应该说的话
  “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你能肯定你在2分钟之内能穿好衣服,穿好鞋吗?你是不是需要帮助啊?”

  ·不该说的话
  “立刻把这个房间收拾干净!”
  ·应该说的话
  “我看房间有必要打扫一下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把你的积木和火车收起来呢?”

  ·不该说的话
  “我们到这儿之前,我就告诉过你,不能在超市里到处乱跑。你看你还乱跑。今天晚上不许看动画片了!”
  ·应该说的话
  “我不想看见你在超市里到处跑,这样会妨碍其他人购物的。现在你有两种选择:你可以跟着我走,也可以坐在购物车里。你自己选择吧。”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33:37 | 只看该作者
商量,商量,再商量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33:41 | 只看该作者
儿子迷恋于收集水浒英雄卡,于是就不停地吃干脆面,一日三餐的表现大不如前。用大人惯用的警告、批评等方式来纠正孩子当然可以,但我决定同他商量,寻找更好的办法。

  中午的餐桌上,儿子没尝几口饭菜,就不想吃了,只是很耐心地“陪吃”。有时他还会找出借口来,不想吃啦,肚子痛啦。我同他商量:

  “你真的不想吃了吗?”

  他“嗯”了一声,点头,眼睛盯着我,心想我可能会发火或惩罚他。

  “你现在不想吃也可以,但晚餐要到7点钟呢。在下午的时间里,你不能吃其他东西,行不行?”我只是同他商量,用一种不急不慢的语气同他讲,以便让他听懂,并进行思维判断。

  “那我现在吃了呢?”

  “很好,吃饱了饭,下午你就不需要再吃干脆面了。”

  显然,他理解了我的意思。没有说什么,开始用心地吃饭。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孩子吃饭,当然得“用心”。

  另外,我还曾看过一篇报道:中国的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竟然与发达国家相近,甚至超出,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听说过一个全家人喝白开水,但省下钱来,每天供给孩子喝一听饮料的故事。而还有个事实,中国孩子人均拥有报刊,不到发达国家的1/6。

  这些事实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父母在给孩子零用钱这件事上,从不习惯于与孩子商量,只要条件允许就满足他;吃的用的,从玩具到上百元的书包,都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父母自然地有权利要求孩子,必须在学习上取得优秀,第二第三都不行。这一点也不曾与孩子商量。

  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使父母学会凡事与孩子商量,把做父母的意见耐心地传递给孩子,让他思考判断,然后再去行动;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思维高度,总能找到每个问题最合适的答案。

  商量,不是简单的迁就,而是父母与孩子对话、沟通、相互了解,形成双方可接受的意见或办法;商量,不是父母发号施令,而是真正地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更当作一个孩子来对待。商量,使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打上“民主”的印记。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商量,商量,再商量》,虽然讲的是大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我想对于小孩子,商量也完全用得着。卡耐基曾经讲过:对待杀人犯,还该讲三分道理哩。与孩子商量,完全可行,赶快试试,看看会发生什么。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8:33:44 | 只看该作者
儿子迷恋于收集水浒英雄卡,于是就不停地吃干脆面,一日三餐的表现大不如前。用大人惯用的警告、批评等方式来纠正孩子当然可以,但我决定同他商量,寻找更好的办法。

  中午的餐桌上,儿子没尝几口饭菜,就不想吃了,只是很耐心地“陪吃”。有时他还会找出借口来,不想吃啦,肚子痛啦。我同他商量:

  “你真的不想吃了吗?”

  他“嗯”了一声,点头,眼睛盯着我,心想我可能会发火或惩罚他。

  “你现在不想吃也可以,但晚餐要到7点钟呢。在下午的时间里,你不能吃其他东西,行不行?”我只是同他商量,用一种不急不慢的语气同他讲,以便让他听懂,并进行思维判断。

  “那我现在吃了呢?”

  “很好,吃饱了饭,下午你就不需要再吃干脆面了。”

  显然,他理解了我的意思。没有说什么,开始用心地吃饭。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孩子吃饭,当然得“用心”。

  另外,我还曾看过一篇报道:中国的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竟然与发达国家相近,甚至超出,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听说过一个全家人喝白开水,但省下钱来,每天供给孩子喝一听饮料的故事。而还有个事实,中国孩子人均拥有报刊,不到发达国家的1/6。

  这些事实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父母在给孩子零用钱这件事上,从不习惯于与孩子商量,只要条件允许就满足他;吃的用的,从玩具到上百元的书包,都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父母自然地有权利要求孩子,必须在学习上取得优秀,第二第三都不行。这一点也不曾与孩子商量。

  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使父母学会凡事与孩子商量,把做父母的意见耐心地传递给孩子,让他思考判断,然后再去行动;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思维高度,总能找到每个问题最合适的答案。

  商量,不是简单的迁就,而是父母与孩子对话、沟通、相互了解,形成双方可接受的意见或办法;商量,不是父母发号施令,而是真正地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更当作一个孩子来对待。商量,使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打上“民主”的印记。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商量,商量,再商量》,虽然讲的是大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我想对于小孩子,商量也完全用得着。卡耐基曾经讲过:对待杀人犯,还该讲三分道理哩。与孩子商量,完全可行,赶快试试,看看会发生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