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楼主: 薄荷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说妈妈很轻松(妈妈遭遇的69个问题+解决方案)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26:19 | 只看该作者
3、被儿子看不起
   朱理和父母从老家来深圳已有二十年。初来深圳时,朱理才一岁多,全家人挤在一间出租屋里,度过了艰难的第一个十年。朱理爸爸没日没夜地工作、挣钱,朱理妈妈原来是个会计,来深圳后为了照顾儿子,自愿辞职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全心全意地照顾儿子和丈夫。
   随后的十年,朱理爸爸从普通职员做到了国企老总,呼风唤雨,八面威风,全家人早已告别农民房,住进了宽敞的别墅。朱理由最初离不开妈妈,到现在独立,考上大学,发展到看不起妈妈,而且言语中充满了对妈妈的鄙视,动不动就说:“你能不能说点新鲜的啊!只会说这几句。”
   朱理妈妈离社会越来越远,在没有价值感的同时,最让她难以承受的是被儿子看不起。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26:28 | 只看该作者
延伸阅读
  
   梁晓声在他的作品《假若我是女人》中如是说:“假若我是一个寻常的女人,我将一再地提醒和告诫自己——绝不用全部的心思去爱任何一个男人。用三分之一的心思就不算负情于他们了。另外三分之一的心思,去爱世界和生活本身。用最后三分之一的心思爱自己。不自爱的人无自尊可言。唯有爱自己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真爱。”
   台湾作家柏杨在《爱情如战争》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有头脑的太太,永不会忘记修饰自己。不知道修饰自己的女人乃一头伟大的母猪,它以为它连老命都奉献啦,应该被爱了吧!人类却是爱猫者有之,爱狗者有之,爱金丝雀、画眉者有之,而爱母猪的似乎不大多也。”
   一个人,可以没有钱,可以没有工作,可以一无所有,但他不能没有自尊。
   《简.爱》的主人公简.爱面对自己的雇主、富有的罗切斯特说:“我的心灵与你一样高贵,我的心胸和你一样充实,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在用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对话!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女人当爱自己,有自信,才有自尊。有自尊,生活才更美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26:34 | 只看该作者
小贴士
  ① 妈妈随时要为自己点亮一盏灯。
  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精神。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欣赏自己。有自己的朋友。别忘了打扮和修饰。给自己留一点空间。
  ② 妈妈应平等而独立地爱丈夫和孩子。
  不必自责。不必自卑。不必强势。
  ③ 爱“自己和家”之外的世界。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26:45 | 只看该作者
5、谁能告诉我有用的教育方法
  
   小军妈妈说:我儿子特别任性,如果他要做什么就一定得做,你不让他做,他就会耍无赖。比如,往地上一趴,或者从地上捡垃圾往嘴里塞。昨天晚上,被全家人训斥后,他哭得喉咙都哑了。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难搞,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摔东西,哭得人心烦,这些逼得我经常想揍他。我也问过亲子教育课程专家如何处理,就是耐心啊,尊重啊,没什么实质性的建议。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26:52 | 只看该作者
延伸阅读
  
   有很多人去拜见灵修大师,讨论悟道的事情。
   一位年轻人问:“我要多久才能悟道?”
   “十年。”大师回答。年轻人大惑不解,又问:“要这么长时间吗?”大师接着说:“不,我说错了,你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啊?您为什么又将时间加倍了呢?”年轻人瞪大了眼睛。
   这时候,灵修大师缓缓地说道:“说实话,以你现在的情形来看,你可能需要三十年!”
   教育如悟道,不能强求,不能急求。越是强求,越难成功。大多数人已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不管做什么,心态都非常着急,都巴不得立竿见影,急功近利:如果要学习,就想着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如果要创业,第一步就想到要成为比尔•盖茨;如果生病看医生,就希望药到病除。
   孩子的习惯是一天能养成的吗?显然不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寄希望于专家给一句话或者一个建议,孩子就能改头换面,显然是不现实的。
   只有家长的心态平和了,改变才有可能。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27:00 | 只看该作者
 小贴士
  
  ① 接受现实——当遇到家庭教育问题的时候,家长最迫切地希望得到帮助,并且是立竿见影,药到病除。但人的成长有个漫长的过程,没有谁能做到“立竿见影”。
  ② 妈妈是否真的愿意改变?
  如果不愿意改变,那么也不用再期望“如有神助”。
  如果愿意改变,准备好了吗?
  ③ 妈妈期望的结果是什么?
  孩子乖巧听话?自觉学习?自主管理时间?
  ④ 给妈妈的建议
  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平和的位置。
  爱和接纳孩子。
  告诉孩子,垃圾不是用来放进嘴里的。
  忽略孩子的无理取闹行为,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做游戏、看动画片等)。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6-9 (略)
  
  第二章
  有爱才有家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是孩子人格健康形成和心理健康成长的土壤。一个人是否有幸福的人生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童年有没有一个温暖的家。可是在当今中国,孩子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家?
   在优酷网看到一段视频——《爸妈快回家过年》,短片记录了在贵州山区的一个小村子,十来个孩子在一间破败的小教室里上着语文课,幸好在冰天雪地的严冬里还有老师的呵护。老师为每个孩子整理帽子,移好课桌。孩子们问老师,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家过年?原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孩子,脸上却流露丝丝忧愁。另一头,孩子们远在异乡的爸爸、妈妈,面对高昂的路费、拥挤的列车,不知何时才能踏上回家过年的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来劳务工的增加,字典里多了一个名词——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外面打工,租住在拥挤不堪的城中村的农民房里,吃着最便宜的盒饭,一角钱一角钱攒着以成就孩子读书的梦想。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留守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等亲友照顾,一年到头也见不了父母几面的孩子。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各种问题儿童在这个群体中数量激增,体现出来的特征是孩子没有自信、严重自闭,长大后人际交往能力差,不能与社会有效沟通。前段时间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十多个年轻工人中,多半拥有此种人格,我们在议论工厂管理严苛的同时,员工心理的脆弱也不容忽视。倘若经济的发展要用一代或两代孩子的健康成长来换取,这样的代价又有谁能承受?
   而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那些有着所谓的隐形翅膀的孩子们,比起农村的留守儿童幸福太多,一边吃着麦当劳,一边听着MP3,衣食无忧,就读于软硬件设施齐全的学校。拥有优越物质生活的他们就真的幸福吗?
   当今社会,大部分城市父母为了在残酷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把自己的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了工作,孩子则被交给电视、网络、保姆或者长辈。很多孩子虽然父母双全,但父母常年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在他们的身边,他们也就成了准孤儿。家很大,却没有属于他们的一个温暖角落。
   在小区里见到最多的是这样两种风景,一种是外国父母加上他们的几个孩子,其乐融融。有的孩子躺在婴儿推车里,有的孩子依偎在爸爸怀里,有的孩子则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散步。另一种风景是坐在婴儿车里的中国孩子由保姆、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推着,而他们的爸爸、妈妈,此时也许正在四处讨生活。
   父母角色缺失的家,还叫家吗?研究表明,一个没有父母陪伴成长的孩子,比起一个由父母陪伴长大的孩子,安全感、幸福感、自信心、交际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指数都低一些,如果希望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是必不可少的。
   什么样的家才称得上有爱和温暖呢?很简单,一个不需要很华丽的地方,有爱就行;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有自由的空间就行;一个不需要太多精美玩具的地方,有成长的故事和游戏就行。
   什么时候,父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一个有爱和温暖的家?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29:08 | 只看该作者
10、爸爸不管我
  
   春生的爸爸做生意特别忙,几乎每天早出晚归。有时,春生与父亲一周见不了一次面。春生在作文中写到:“爸爸把我和妈妈当隐形人,他也不管我。”妈妈也很生气,说自孩子出生,春生爸爸就没怎么管过他。
   爸爸很无奈,他的公司规模不大,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金融危机中,公司岌岌可危,爸爸说:“现在经营环境不好,小企业生存困难,但全家生计都指望这个小公司,我不全身心扑在公司上,怎么行呢?”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29:16 | 只看该作者
延伸阅读
  
   2008年6月15日是父亲节,芝加哥上帝使徒教堂,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总统竞选集会上,向黑人父亲们大声疾呼:“回来吧!父亲!”
   在演讲中,奥巴马说:
   “在建立我们生活所依附的基石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我们必须认识到并予以肯定的是,每位父亲对这个基石能起多么关键的作用。
   但如果我们坦诚的话,我们应该承认有太多的父亲不在其位,有太多的父亲失踪,有太多的父亲未尽到父亲的责任。”
   据统计:生活中没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他们陷入贫困或犯罪的可能性比有父亲陪伴长大的孩子高出五倍,他们弃学的可能性则高出九倍,将来被关进监狱的可能性更是高出二十倍,他们还有可能出现行为问题,有可能离家出走,有可能在未成年时就当上父母。由于家庭中父亲的缺席,我们社会的基础变得更加薄弱。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无论是男性的榜样作用,还是父亲特有的教养方式,都显示出父亲的角色在家庭中不可或缺,孩子需要站在父亲的肩膀上看世界。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29:22 | 只看该作者
小贴士
  ① 父亲与母亲是不一样的,对于孩子的成长,两者承担着完全不同的角色。
  ② 母亲需要与父亲有效沟通,孩子需要父亲的影响力。
  父亲不一定要像母亲一样与孩子终日厮守,但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想法、一句话都可能带给孩子终身的影响。
  ③ 父亲要尽力支持母亲培养孩子的做法。
  ④ 母亲多创造父亲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在遇到比较大的问题时,鼓励孩子多向父亲讨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