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件事可大可小,解决得好,是小事;解决得不好,就是大事。
孩子的教育是一环扣一环,一个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前一个环节没有做好。
孩子1-3岁的主权观念是这样的:第一,我看到的,是我的;第二,如果是你的,但我想要,就是我的;第三,我的,永远是我的。
在这个阶段教孩子分享,是吃饱了撑的。不是孩子自私,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一个阶段,他的所谓“自私”,是一个必然表现形式。但这个阶段,要让孩子懂得,你的东西不想拿出来也就罢了,但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你要是想要,可以想办法,比如轮流玩等等,不能抢,也不能不经过别人的允许去拿。
这个功课没有做好,一般情况有两个:第一,这个孩子被过分保护了,所以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机会太少,从而失去了社交技巧的学习机会(大人永远不会去抢小孩的玩具吧?);第二,小孩子争抢玩具的时候,大人只是制止了肉搏的行为,没有告诉小朋友该如何去做。比如,你打那个小朋友,她会疼。比如,如果别人拿了你的玩具,你会不会伤心啊?同样的,你现在抢了她的玩具,她会不会也很伤心啊?一次次,孩子就明白了。不过对于那种得意地认为,小孩子能抢,将来在幼儿园里面不吃亏的家长,我也只能无语了。
我感觉楼主的孩子应该属于第一种。因为楼主说他比较害羞,但看这个孩子在家里的对话,似乎不是那种天生害羞的孩子。害羞,除了天生性格之外,一般来说是没有安全感。也就是说,他对于一个陌生环境,没有“把握”——他不知道,在这个陌生环境下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所以,他的表现是退缩的。
既然楼主的孩子是因为上一个阶段应该做的功课,家长没有帮助孩子建立好。那么下一个环节,楼主就应该补上这一课。
而看到楼主带孩子在超市的情节,孩子因为界限的模糊,不知道“别人的东西不经过别人的允许是不能拿的”所以,他依旧去拿,而楼主虽然批评甚至恐吓,但还是默认了孩子的行为——结账——让孩子拥有了他想要的东西。这是一种错误的强化行为,也就是说,孩子想得到,他用了错误的方式,结果他得到了。
而孩子翻你的钱包拿钱,就是说明,你还是没有让孩子懂得“别人的东西不经过别人的允许是不能拿的”这个界限,而只是让孩子明白,超市的东西需要用钱来买,对于没有搞明白这个界限的孩子,拿钱,和拿东西,完全是一个概念,不过多了一个手续而已。所以,他才会去翻你的钱包,拿你的钱——他认为拿了钱就理所应当地应该获得他想要的东西。
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上,vegetablepea还有precom出得主意都很不错,可惜你没有看懂,他们的意思是让孩子明白这个界限,然后让孩子自己来解决这个事情,目的是通过实践,让孩子理解明白这个界限,并且让孩子知道错误的行为需要为此承担责任。但令人失望得是,最后还是你自己替孩子解决了这个问题。果不其然,孩子又一次把幼儿园的拖鞋穿回家了——问题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这个问题跟孩子品质没有任何关系,更不是什么好孩子坏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该做的功课没有做好。一个阶段的问题没有解决,下一个阶段解决起来就有些麻烦,因为涉及到“纠正”,孩子也必然会反抗,哭闹是不可避免的,但家长稍微狠狠心,比如,在超市,发现孩子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拿的东西,孩子无论怎么哭闹也坚决不买(不用打骂,但态度要坚决)。但如果这个阶段又没有得到解决,延迟到下下阶段,就真是大麻烦了。
而且这里还涉及到precom说得独立性和责任感的培养的问题。家长总喜欢替孩子做事情,解决问题,总是能找到各种理由替孩子承担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那一声跟老师的“对不起”,不应该是家长说出来的,应该是孩子说出来的,我们这些家长要准备替孩子说多长时间的“对不起”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