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小莫扎特钢琴网 琴童论坛

   

QQ登录

查看: 12432|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的“尴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6 09:5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古典音乐16年了,自己在听的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尴尬,也发现古典音乐本身有不少“尴尬”。现在细数一下,倒也真是有趣。
(一)一部莫名其妙的电视剧
我当时正在准备选择一种我喜欢的音乐,这部电视剧里的古典音乐让我着迷,然后加上读过的书籍的影响,我听古典音乐的历史就开始了。那部电视剧的剧情早已忘了,只记得里面经常出现的古典音乐的旋律,如《土耳其进行曲》、《少女的祈祷》和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今天看来,用“好听”这种词汇来描述古典音乐是很不恰当的。所以,当时的那几首好听的古典音乐里的流行作品把我引进了古典音乐的殿堂,实在是幽默得很。
  
(二)一套磁带听了一年
刚开始听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上小学六年级。那时古典音乐的磁带比现在少多了,唱片更是不会有。当时,接近一年的时间,就听了一套磁带——《世界名曲》——一共10盘。虽然叫世界名曲,不过是一些片断的集合,但是对于入门者还是很有用的。那套磁带里的很多曲子虽然都还记得,但我认为能够算得上名曲的大概只有:贝多芬的F5,布鲁赫的g小协,莫扎特的g40等几部作品。那些名字全是我发明的简写,只有我和几个极好的朋友能看懂。名字的麻烦的也古典音乐的一个尴尬之处,等会再说。
  
(三)没钱买票
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我终于攒够了钱,可以买一套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集了。那是半年前看中的,72元一套,一共六盘,卡拉扬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的版本。对于我来讲,72元钱实在是笔巨款,因为我那时一个月的午餐费还不到30元。我有月票,所以就带了刚好够买磁带的钱上路了。可是一下没注意,上了不能使用月票的公车,要是用钱买了车票,那我这一趟就算白跑了。司机问我买票了没有,我故作镇静,声音不大不小地说:我买过了。他也没在意。那是我第一次逃票,也是唯一的一次。现在想来,古典音乐毕竟是高雅的,可是我在去买那套交响曲全集的路上却做了件这样“龌龊”的事情,不知道算不算玷污了古典音乐。前几天看圣经的时候,也为这件事忏悔过,看来不会“玷污”音乐了。这套磁带我现在还保留着,虽然已经不大听了。因为我后来又有了一套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的唱片。
  
(四)不懂音乐,不会乐器
中学六年听了不少古典音乐,但基本上都是听广播的方式。同时古典音乐的书籍也看了几本。那本《基本乐理》大概看了一年多,还是没有看很懂,实在是“丢人”,自己真是太笨了。虽然我也能听出一首曲子的曲式和调性、和声和配器,节奏的变化以及各声部的转换等等,但和那些资深乐迷比较起来,还相差甚远。总体来讲,我仍然是个音乐盲。更加有趣的是,那些喜欢流行歌曲的,总会唱几首歌,那些喜欢戏曲的,总能够当众调一下嗓子;我喜欢古典音乐,却不会任何乐器,小提琴只玩了三年,连在大家面前“献丑”的资格都没有。这真幽默,天下居然还有我这样的古典乐迷。
  
(五)听不懂古典音乐
当我向别人介绍古典音乐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大多是:我们听不懂。其实听不懂就对了,古典音乐本来就没有内容只有形式,非要像听流行歌曲一样,听出诸如谁爱上谁、谁在等谁、谁失恋了、谁心痛了这些内容,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歌词——语言的功能,音乐没有这种功能。去掉那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我看谁也听不出那些旋律里面有爱与被爱。古典音乐只有形式,听古典音乐的一项基本功就是要找出主题,记忆旋律。否则,当主题再次出现时,没有发现,那就白听了。从这个角度讲,听古典音乐确实比听流行歌曲费力,古典音乐是一种需要聆听者参与的音乐。不像流行歌曲,可以一边磕瓜子一边听。所以,听古典音乐也是一种修炼,没有必要的技能和一定时间的练习,无法把握古典音乐的形式,那也就真的听不懂了。
  
(六)名字太长
古典音乐的名字太长,也算得上古典音乐的一种“尴尬”了。特别是无标题音乐,比如《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等。而且还要加上作曲家的名字。如果要买老柴的小提琴协奏曲,那么在表达意思之前,最好深呼吸,然后一口气说出来:柴可夫斯基《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不过这样说老柴的作品有点没有必要,因为他只写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所以那个“第一号”可以省略。有次还真在音像店碰到过因为古典音乐的名字带来的“尴尬”。有位顾客请店员帮忙找一下唱片,结果查询后无结果。我就站在旁边,插话问店员“他要什么”。“他要柴可夫斯基的第四号小提琴协奏曲”。我在心里暗自好笑,估计这位顾客是看过了电影《和你在一起》之后,觉得电影音乐不错就来购买,但是把名字记错了。于是说“不好意思,我也是个外行,没听说过这部作品。”其实就在旁边不远处就有那位顾客要的音乐CD。
  
(七)真的高雅吗?
古典音乐被认为是高雅的音乐,这真是误解。今天的古典音乐就像是历史上的一次“地质活动”所留下的宝藏一样,在欧洲的“三R革命”——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催生下,呱呱坠地。听古典音乐,如果说非要有什么精神的话,我觉得就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新兴贵族的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而已。就如同要表现海的风景,有人选择摄影,有人选择绘画,古典音乐其实就是一种选择,而选择本身是不存在高雅与否的。古典音乐让人觉得高雅,可能是因为那些古典音乐家和古典乐迷都很高雅的原因。始终坚持认为,古典音乐就是形式,听古典音乐就像走迷宫,通过各种形式的变换——音色、和弦、节奏、力度、速度、曲式,去体会音乐家的内心。听古典音乐需要耐心,需要对作曲家必要的了解,并不一定需要高雅。而且听到了一定的程度,也不一定需要对作曲家有很多了解。我当初在没有十分了解马勒的情况下听他的第五交响曲,之后写下了这样的听后感“刺耳但好听的和弦告诉我,我的灵柩快到了。我走在为我送葬的人群中,自己为自己送葬……”,没想到,居然和某些音乐评论是一致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10-6 10:04:1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其实很强了,这种精神值得配服.
  那本基本乐理就别看了,就是业余十级的人也未必全搞懂.那些资深的有些是专家,也有些则是凭经验忽悠.乐器不学没关系,许多乐迷也是这样.不过倒是建议学五线谱,听音乐时手中有谱,那感觉...
  音乐说白了就是心灵的交流,任何评论,介绍都不能全信,自己的思想最重要.对作曲家创作背景有个大致了解,歌剧和交响诗了解一下剧情,剩下的就交给耳朵和大脑吧.
3
发表于 2009-10-6 10:05:2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已经很强了...
心灵这东西,可能跟生活经历有关吧。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0:07:03 | 只看该作者
五线谱当然还是能够看懂的,只是不能达到专业人士“读谱”的水平。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0:07:16 | 只看该作者
听音乐除了用耳朵和大脑,可能还需要心灵。只是我到现在还不能用心灵去听所有的西方古典音乐。这可能就是民族性在每个人身上打下的烙印。我听《梁祝》绝对可以用“心”去听,虽然,公正地说,《梁祝》在世界音乐的殿堂里绝对不能算一流精品。
6
发表于 2009-10-6 10:08:1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不算是尴尬,还有,基本乐理只要自己学过乐器应该可以看懂一部分的.我还买过几本总谱呢,顶多是跟着音乐看着,要说看懂还真难.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0:08:56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在尴尬上面打了引号啊 呵呵 总谱我是不敢奢望了。就是专门学习音乐的人也不一定都能看懂总谱 指挥专业的学生有专门的老师教授如何看总谱 不过这是听说的 不一定准确
8
发表于 2009-10-6 10:11:16 | 只看该作者
LZ是有道理的......
暑假这两个月,我一直用一种纯客观的眼光来思索这个社会如今给予“艺术”还有多大的空隙......
其实,进入21世纪之后,注定会出现与这个新世纪所拥有的元素与现象。好比20世纪前半叶是灾难般的时代,19世纪后半叶绝大部分欧洲的土地上轰轰烈烈散播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一样,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纪,必定是人类目前为止最为快速发展,甚至世界格局发生最大变化的时代,也是最为复杂、缤纷的时代——但同时,也是问题相当凸现的时代!不说我们古典,扩大为整个文化艺术领域,也正面临着如何适应这个时代的问题......

“尴尬”由何而生?艺术的“尴尬”从何而来?
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大家也不可否认,战后50年的物质发展水平与标准提升的速度是惊人的。我们的居住生活也越变得舒适,但更重要的影响:无非是城市生活的进程与速度加快,竞争的残酷性也提升。于是,问题也就出现了:对于高层次与高水平的艺术与精神需求,有一部分人开始淡化与漠视了,甚至出现了排挤的负极化!
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因为日常生活的进程与压力空前加大,是打那部分人无暇顾及了!
作家与学者赵鑫珊有一句话:莫扎特的音乐所处的时代,当时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而如今任何一样交通工具都会比马车快,在如今社会里的很多人,都是因为过于生活的迅速与频繁而与那时的音乐“失之交臂”与“无缘相见”了。

而艺术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出现一些所谓“变种”了,在商业与经济的“摧残”下,许多“商业艺术”油然而生。

《现代汉语字典》对“艺术”一次的解释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舞蹈、电影等等等等。因此流行音乐、音乐剧等等与商业、时尚沾染的形式也是艺术。但是,这里就有艺术价值取向与“雅”、“俗”的问题。

我的很多朋友,包括吧里的朋友都对流行音乐有一定的偏见,但在这里请大家明白:不管是流行还是古典,同时音乐,同时艺术领域的一个子集,还是要给予一定的尊重,不管是对双方谁而言,无一异乎。
既然如此,吧里的那篇题为“唉!一群无可救药的人”帖子就是一则典型的例子。帖子里所有谈论的都不是关于艺术与非艺术的讨论与争论,而是对于21世纪的一个最为重要与典型的现象:永恒与高价值的精神财富与占主流的物质财富的碰撞。而恰巧,“商业艺术”等一些形式就是被以物质为利益的群体所占有加以改造的一种了,特点就是:艺术价值低、备受大众喜爱。
具体的代表就包括:绝大部分的流行音乐、当今的音乐剧(尤以韦伯的作品为主)、商业电影等等。
这里又是一个话题:究竟能不能“雅俗共赏”?这句话我能肯定,因为符合这种观点的形式有许多,包括普及啊、多元化的综合啊等等。但是对于目前流行的一句观点:大俗就是大雅。我举双手反对!!!
大家可以看一下作家范曾的文章《再谈俗从何来》,“俗”就是从众多的高艺术含量与价值的形式脱颖而出,它撷取了“雅”的部分特征与元素转变成了一种新形式,所表现出的或精彩绝伦、或粗俗卑贱都有可能的。这也显而易见了,雅的东西拥有俗,而俗的东西一定雅吗?难道受大家喜欢的一定是好的吗?所以对赵本山这样长期以民间为背景的艺术工作者所提出的这样的泛泛之谈,必须打上大大的问号!
受大众喜爱、欢迎这是我们在古典音乐的普及中应尽力做到的,能让他们喜欢,至少能让他们感受到有这样一种高尚的精神财富存在就可以,而决不能让他们一时冲动而排挤和否决,这将成为心寒的局面!
换言之,我们对于那些其他艺术形式的存在也不必一棍子打死,应多给予包含和宽容的态度,毕竟他们有他们的成功、有他们的辛勤与汗水、也有他们的价值。同样,这个世纪是要海纳百川的,只有互相促进与交融才能并进,才能杜绝其中的问题与瓶颈。

大家,为了自己共同的音乐,都改努力!
9
发表于 2009-10-6 10:11:31 | 只看该作者
另外,对于楼主提出的“古典音乐真的高雅吗”的观点,我不太能赞成。
我是一名高中生,但我自己却实实在在钟情于、钻研于古典的,可能您的乐龄比我多五年,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想请您听听我的看法。

首先,在音乐的范畴里,古典音乐仍然是当今艺术价值与含量最高的音乐形式。无论从古典音乐的各发展时期,从作曲技法与音乐形式表达上都是具有高艺术价值与绝对的高雅程度的。
其次,古典音乐同样具有内涵,不具内涵的古典音乐只能是那些为宫廷贵族所写的交差式的作品。而在众多的古典音乐作品中,虽有不同的背景与形式、以及内容,但都有作曲家本人的情感表达与倾诉在里面。像LZ这样听完马勒第五后所得出的感受与许多评论相一致,就能得出不是高雅的看法。我想,不是这样的。
而对您所得出的,每个人对于古典音乐的鉴赏程度的问题,这不是“高雅”的范畴了。至少,相当比例的古典音乐,在作者的内心揭示与本质涵义上,具有许多领域的关联:哲学、玄学、美学等等。而这些足以反映出古典音乐作品与高雅的距离。
最后,对于您所提出的这样的古典音乐鉴赏方法,我真的是一头雾水了。如果按照您这样的方式去聆听,那么是否会理解、贯通更多高技巧、深层次与深积淀的作品?如布鲁克纳、瓦格纳、马勒以及20世纪的众多作品(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等人的作品),更不用提那些先锋派现代音乐了。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基础也是不同的。

纯属个人观点,还望LZ多包涵啊^_^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0:12:34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很想知道您从哪来的“纯客观”之眼光?能否赐教一下(没其他意思)

其次,您对于如今许多经典艺术的没落的原因分析的很有的道理,在下以为这才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但窃以为,既然您已经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那么正说明经典艺术在当代已经不适于生产力的发展,于是被社会边缘化是极其正常的、合理的。(详细原来已经说过多次,这不多提了)
而辨证法(不论是Hegel还是Marx)告诉我们,事物是发展前进的,那“永恒的美”也在随历史的前进而发展,它在不同时代当然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又要提到商业化的伟大了……)

再次,只想请教一下:何谓之“雅”,何谓之“俗”?

最后,难道其他的艺术形式就无“内涵”、“美”么?如果说涉及的相关领域,那么政治绝对是一切艺术之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